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
江苏十佳社区支持案例
发布时间:2022-10-09 来源:省妇联家儿部

【案例一】

丰富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

——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晨光社区

 

“我现在是儿童图书馆的小馆长了,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整理,学到了许多志愿服务的小技巧。”家住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晨光社区的胡羽希,成为了社区儿童图书馆的小馆长,参加儿童图书馆举办的读书会活动时,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常常结伴去图书馆。

晨光社区是江苏省妇联“三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辖区外来人口多,0—6岁孩子家庭多,隔代教养现象普遍;辖区内有3所民办幼儿园和1所公办小学。“双减”政策实施后,晨光社区以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为抓手,营造时时处处的生活教育氛围,举办“智慧父母课堂”,助力亲子共成长,引导帮助祖辈家长掌握科学家教知识方法。

社区设立儿童图书馆,提供品类丰富的儿童读物,方便孩子读书、借书。社区通过家庭教育微信群面向辖区小学招募“小小图书志愿者”,让孩子们在志愿服务中锻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及人际交往能力。每到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社区还开展绿色低碳青少年环保知识讲座、迎新年邻里文化节、庆元宵猜灯谜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最大化丰富孩子们“双减”后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更好地学在社区、乐在社区。

点评

外来人口居多,隔代教养现象普遍,这是不少城市社区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如何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晨光社区通过系列实践交出了一份可行性“答卷”:立足社区家庭教育的生活化特点,组织开展各类特色亲子活动,着力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政策的落地营造氛围;立足儿童主人翁意识的内生动力激发,招募小小志愿者,让孩子亲身参与社区治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提升、实现全面发展,使社区真正成为丰富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


 

【案例二】

为家庭量身定制“双减药方”

——无锡经济开发区太湖街道万科社区

 

万科社区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包括3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省重点中学、1所国家级中专学校,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普遍较强。

“双减”实施后,社区依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建设,开展“万全有爱”主题活动,通过“问卷+面谈”的方式,辅以适当心理评估工具,对辖区家庭开展家庭教育现状和需求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开展志愿者培训示范带动工作,每周定时举行1次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训、3次家长成长班培训、1次读书会,每月举办1次社区家教沙龙,通过一系列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探索家庭教育新路径,帮助家长排忧解难。

针对个体家庭的困惑和需求,社区通过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免费为每户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师进行2次心理访谈、1次儿童心理测试评估,形成家庭教育白皮书,进行靶向性指导。咨询师从第三方的客观角度观察家长、观察孩子,通过访谈记录、绘画测评、沙盘等工具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针对家长的需求和孩子的状态,提出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案。

点评

“双减”政策实施后,万科社区积极调研家庭教育新需求,为家庭“把脉问诊”开出“双减药方”,探索出一套精准指导、以点带面的特色做法:一方面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结合访谈和心理测试形成家庭教育白皮书,针对不同家庭定制不同方案,为社区家庭提供个性化精准指导;另一方面招募家庭教育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通过志愿者家庭的示范引领来感染带动更多的家庭正确理解“双减”、参与家庭教育,促进亲子和谐。

 


【案例三】

将家庭教育全面融入社区治理

——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宝龙社区

 

宝龙社区常住家庭2451户,其中0—18岁的家庭有1137户。为支持“双减”政策落地,社区将家庭教育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引领家长和家庭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各项工作,在建设幸福家庭、和谐社区的过程中,提升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自觉培育良好家风、科学实施家庭教育,与社区合力守护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党建引领,培养家国情。社区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联合志愿者相继开展“传承红色经典,争做龙的传人”“头雁领学,深悟党史,砥砺奋进”“结对帮扶送温暖,为民服务守初心”三大服务项目,激励广大家长做好“双减”政策下孩子的人生导师,培养孩子浓厚的家国情。

文明筑基,砥砺好品德。社区充分发挥女性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倡导从“妈妈”做起,引导家庭成员争做“我爱我家”文明实践者,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为建设美丽家园、美丽社区贡献力量,进而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勤学善思的好品德。

关爱守护,铺就成长路。从“快乐寒假,安全先行”主题活动到“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从情景课堂“对网络诈骗说‘不’”到“法治伴成长,共绘中国梦”绘画比赛,社区不断强化家长和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守护孩子身心健康。

家风传承,传递真善美。社区通过开展 “守望家风”系列讲座,让廉洁文化“学”起来;开展“分享兴趣书,畅谈好家风”等活动,让善美故事“讲”起来;开展“以史为镜扬家风”“诗情花意过七夕,薪火相传话家风”等活动,让家风家训“传”起来。

点评

宝龙社区把时时处处的家庭教育工作理念全面融入社区治理,为家庭提供多形式的支持服务:围绕家国情怀、品德养成、身心健康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活动,营造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引导家长切实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树立科学家教理念,用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宝龙社区的实践证明,“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既是目标要求,也是方法手段,把好了家庭教育的小切口,也能做好社区治理的大文章。

 


【案例四】

“一米书架”楼道教育微家助力“双减”

——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镇沙洲社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走进张家港市锦丰镇沙洲社区的一个小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就飘了过来。这里有一个沙洲社区精心打造的“一米书架”楼道教育微家,孩子们放了学,就过来看书、朗读。

“双减”政策发布后,沙洲社区充分发挥张家港市全域打造“三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优势,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依托辖区学校老师、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楼栋长、巾帼志愿者等,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摸排家庭人员构成、教养方式、家教困扰问题、家教服务需求等,对0—18岁儿童家庭进行全龄段数据管理,绘制了社区家庭“分布图”,夯实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基础。

了解家庭需求后,社区因地制宜,以湖滨世家小区为试点,着力打造6个不同主题的“一米书架”,以阅读为载体,以丰富多元的活动为抓手,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与理念遍布于楼道,浸润于日常。项目落地以来,已陆续开展了“漂流图书吧”“书香邻里节”“妈妈下午茶——非暴力沟通”等12次活动,服务小区居民620余人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40余条。孩子们也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对图书的捐赠、漂流方式等做出了“明文约定”,制定了《图书管理居民公约》。有不少小朋友还主动拿出自己的书籍,为书架添置“新成员”。如今,这一方小小的书架已成为小区居民新的“打卡点”,不仅充实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更成为社区家庭交流家教信息、解决家教困扰的平台和枢纽。

点评

如何打通“双减”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沙洲社区有招数:利用楼道闲置空间设置不同主题的“一米书架”,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动,为家长提供“推门即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鼓励孩子自主管理“家门口的小书屋”,不断创新楼道自治新模式。“一米书架”教育微家把家教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融洽了邻里关系、丰富了家长和孩子的精神生活,充分彰显了社区协同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独特优势。

 


【案例五】

“三融合”按下家教“快进键”

——南通市海安市海安街道复兴社区

 

复兴社区地处海安市主城区,有18岁以下儿童939人,周边分布着3所中小学。“双减”落地初期,很多家庭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安排孩子多出来的时间。针对这一情况,社区整合资源,迅速行动:

队伍融合,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性。发挥由社会组织负责人、爱心商户、微网格长、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在职教师、心理专家、社区民警、“五老”等组成的“彩虹桥”巾帼志愿服务队作用,成立心理关爱、安全保护、学业辅导、生活帮扶小分队。“五老”志愿者给孩子讲述红色故事,在职老师组织“亲子共读经典”活动,社区民警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大学生志愿者辅导科普小实验,网格员宣传抗疫小知识……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极大提升了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阵地融合,实现家庭教育服务的共享性。一方面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复兴少年宫、家长学吧等各类自有阵地,为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辖区公共场所和爱心商户的作用,开展沉浸式宣传,让每个地方都成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资源融合,对接家庭教育需求的精准性。对辖区内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志愿者队伍进行资源融合,精准对接不同家庭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社会组织为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辖区学校组织家长与孩子开展公益活动,共建单位为社区留守、单亲、多子女家庭进行结对帮扶等。

“双减”以来,复兴社区服务家长1800余人次,参与家庭满意率达94.3%,不少家庭由参与者变成了志愿者。

点评

复兴社区依托地处主城区的资源优势,聚焦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共享性、精准性,着力做好“融合文章”:通过融合志愿者队伍、融合家教实践阵地、融合辖区社会资源,为社区家庭提供生活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社区立足实际发挥联动效应赋能家长、服务家庭,让更多的服务对象成为工作力量,壮大了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

 


【案例六】

“五点半”志愿课堂做实课后服务

——淮安市淮安区淮城街道恩来社区

 

恩来社区位于周恩来纪念馆北侧,是京杭大运河前身邗沟连接淮河的入口,是周总理故乡——古城淮安的城市起源,拥有2500多年历史。地域1.1平方公里,居住7800余户,28000多人。

每天下午的五点半后,恩来社区的“五点半”课堂里就会迎来一群孩子。“双减”后,社区为放学后的孩子们开设“五点半”课堂,设有乐器、书法、美术、唱歌、舞蹈等兴趣特长班,由辖区内小学的专业老师志愿授课,同时每个班配备3-5名有一定专业特长的退休老同志负责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五点半”课堂是社区“双减”志愿服务中的重要项目。为使“双减”落到实处,社区开展“双减”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招募有特长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志愿者,同时鼓励辖区学校老师积极参与社区推行的“每天一小时、每周一活动、每月一评比、每年一考核”“四个一”志愿服务行动,并制定“双减”志愿者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制度和评选表彰制度,每年底按积分高低,结合学生和家长测评,评选十佳“双减”志愿者,并给予表彰,列入社区“温暖人物”评选。一年多来,“五点半”课堂办得有声有色,社区的志愿服务高潮迭起,蔚然成风,现已有1300多人参加过各类志愿活动。

点评

恩来社区积极开展“四个一”志愿服务行动,开设“五点半”课堂,做实课后服务,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广泛招募优秀志愿者,结合辖区小学老师的志愿服务,“五点半”课堂持续为社区孩子们提供专业且多样的艺术培训课程,有效促进了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务实的志愿者激励制度激发了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有效保障了志愿课堂的长期运行,可持续的志愿服务模式成为助力“双减”落地社区的坚实保障。

 


【案例七】

整合辖区多方资源 联动深化家教指导

——盐城市亭湖区东亭湖街道在水一方社区

 

在水一方社区是江苏省首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辖区内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双减”后,社区积极整合辖区多方资源,联合联动深化家教指导,不断把优质的家教资源和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为社区家长提供“在你身边”的多元化、专业性便捷服务。

整合阵地资源。社区将现有的党员活动室、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室、青少年电子阅览室、家长学校等阵地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改造升级为集儿童绘本阅读、手工制作、亲子小课堂、儿童游乐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家庭教育活动中心,为开展家教指导、课后服务奠定了良好阵地基础。

整合教育资源。社区积极联动社会力量,引入辖区内的学校、大型教育培训机构等优秀教育资源,与辖区内的商业机构建立合作同盟。目前,社区已联合辖区学校、商业机构共同举办家庭演讲故事比赛、红色主题绘本亲子阅读、普法宣传进社区等活动20余场次,通过开展体验式活动将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家长。

整合队伍资源。鼓励社区内热心家庭教育的家长、大学生、教师等加入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深入发掘社区“好爸妈”“好祖辈”,让“榜样家教”的经验在社区流动。

点评

在水一方社区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整体联动深化家教指导,高质量推进“双减”落地:整合链接辖区内阵地、教育、人员等多方资源和力量,建立教育联盟,共同开展各类群众性活动并融入家庭教育指导,既为商家增加了宣传推广的机会,又为广大群众带来时时处处的家教服务,多方合作共赢的模式有效保障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案例八】

“向阳花”家教品牌解锁“双减”个性化密码

——镇江扬中市八桥镇八桥村

 

八桥村依托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建设,细致分析社区家庭档案,积极打造“向阳花”家庭教育服务品牌,为孩子和家庭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助力“双减”落地落实。

八桥村组建了一支由村妇联主席、女党员、热心家长、女教师、女社工等26人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建立了“点单-亮单-派单-接单-评单”5单工作法,精准服务社区家庭,家庭通过点单,便可快捷获得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同时组建“陪你一起长大——家教车队”,走村入户送心理辅导、作业指导、健康教育、文化传承等家教服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双减”。

八桥村还依托社区的文体广场,整合资源打造2座“向阳花”DIY口袋公园,在课余和节假日开展“父母职业体验——我是小小营业员”、亲子农耕体验、打卡民俗文化馆等亲子实践活动;成立“燎原”阅读社团,带领孩子们阅读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孩子们搭建多元化发展的舞台,还给孩子们一个缤纷快乐的童年。

现在,每到放学后、假期里,社区的孩子们就会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参加体育运动、课外书交换阅读、与“长腿叔叔”交流作业疑点等课后服务活动,释放天性、发展特长、增强体质。

点评

八桥村因地制宜探索减负新举措,精心打造“向阳花”家教品牌,为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双减”课后服务:在建立分析社区家庭档案的基础上,针对性提供课后辅导服务、开展亲子实践活动、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特色社团,为家长育儿赋能,为孩子成长助力。尤其是社区创新的“点单-亮单-派单-接单-评单”5单工作法和流动家教车队的做法,为农村社区开展“双减”后的家教服务拓宽了思路。


 

【案例九】

“定制化”服务丰富课后托管

——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锦联社区

 

锦联社区是大型拆迁安置社区,辖区内有很多留守儿童及陪读家庭,青少年群体较大。“双减”让孩子们从培训班的压力中解脱了,但放学后孩子们该往哪里去,又成为锦联社区很多家长头疼的新问题。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为家长排忧解难,锦联社区广泛开展座谈调研,听取需求和建议,依托辖区各方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和需求,为孩子们提供“定制化”的课后服务。

定制多功能活动阵地。社区积极链接优质资源,建设集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体育馆等功能于一体的“儿童关爱之家”,为开展课后服务、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夯实阵地基础。

定制多样化活动课程。社区围绕立德铸魂,结合建党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节气,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让孩子们在参与、展示等过程中滋养爱党爱国爱家情怀,传承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围绕全面发展,针对不同孩子群体,开发不同年龄段的社本课程,其中“爱唐诗 更爱中国”童韵颂经典系列启蒙课程,激发学龄前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变废为宝 绿色环保”亲子手工系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暖心编织等课程,满足低年级学生手工制作的需求,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你好,大海!”“情暖童心”夏令营等户外拓展活动,引领高年级学生探索自然奥秘。

定制公益性托管服务。社区积极推行校外辅导站、周末“启明星”公益课堂、寒暑期公益托管班等服务,为家长提供坚强后盾。日常双休、节假日,利用校外辅导站为孩子们开设21门公益课程和各类亲子活动;寒暑假期间,设立公益托管班,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支教,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和“菜单式”特色课程。

点评

锦联社区根据社区现状,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为孩子们提供“定制化”课后服务,为社区家庭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积极整合资源,打造多功能“儿童关爱之家”,推行校外辅导站、公益课堂、寒暑期公益托管班等服务,按照儿童成长需求为不同群体孩子定制不同的特色活动和课程,让孩子们课后有去处、有事做、有收获,真正发挥了社区在助力“双减”中的大本营、大课堂、大后方作用。

 


【案例十】

开设爱心学堂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宿迁市宿城区幸福街道矿山社区

 

矿山社区的三楼活动室里有一个特殊的爱心课堂,社区内的学龄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无人辅导,都可以来这里,由志愿者老师帮助辅导作业、答疑解惑。

爱心学堂最早是由几名退休老教师、老党员组织的公益课堂。“双减”后,在社区的号召下,多名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踊跃入“校”。志愿者老师多了,爱心学堂又在课业辅导的基础上增设了书法、钢琴、美术、舞蹈等课程,在学习之余,老师带着孩子们跳舞、看电影、做手工等,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

社区还依托爱心学堂组织开展“放风筝 学党史”、听抗美援朝老兵讲长津湖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带着孩子们在传统节日包汤圆、包粽子,走访慰问孤寡、独居老人,传承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专业课程,引导家长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祖辈更好地进行隔代教育,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特征,克服考试和交友焦虑等,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点评

矿山社区充分挖掘“五老”等志愿者资源,开设爱心学堂,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为留守和假期无人看管儿童提供学业辅导、陪伴守护、兴趣课程和多彩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养。同时整合专业资源,针对家庭和家长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从源头促进和保障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