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幸福力
文 单贵平
“双减”政策实施之前,身边的孩子都在补课,我内心十分焦虑和迷茫。我随大流,也给孩子报了课外补习班,但是发现:第一,孩子做不完校内随堂练习了,而且有时候错误率还很高;第二,补习班留的作业没时间做,每次都是上课前匆忙赶写或者干脆不做,更不用说对内容进行复习;第三,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明显提升。那段时间,我们想给孩子减负,但又担心万一停了补习班被别的孩子落下了。我们就这样犹豫着、纠结着,但补习班还是继续着。
后来,我参加了无锡市妇联推出的智慧父母系列讲座,学习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育儿方式慢慢发生变化。记得第一次上课时,主讲老师让我们分两组来辩论,题目是:学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辩论中,我开始思考成绩对于孩子和家长意味着什么。我曾以为自己是通过上学改变了命运,从一个小村庄走出来,研究生毕业后获得稳定的工作,过上了不同于父辈的生活。所以,就理所当然认为孩子的成绩应该也是遥遥领先,一路读名校。既然自己的经济条件可以让孩子补课,为什么不补呢?忽视了社会已经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
在科技日益发达,特别是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更多元。以人才需求反推当前的教育方向,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我逐渐明确了,不能只看成绩,更要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品质:自信、好奇、自主、责任心、进取心,以及感知幸福的能力。作为家长,我要提供良好的家庭土壤、阳光和水分,创造一个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氛围,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因为明确了方向,我们开始做出改变和调整。
在孩子五年级时,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上的困难,了解需要提升的科目有哪些,停掉了不需要的课外班,让孩子将精力聚焦在校内课程上。
其次,我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学习,我慢慢成为一个情绪稳定,对孩子有包容心、接纳心的妈妈,同时也明白了如何与孩子进行正向沟通。孩子成绩优秀时,我会夸赞孩子平时很努力,考试时又认真又细心。考试不理想时,我总是先肯定他的亮点,告诉他考试就是让我们查漏补缺的,再鼓励他自己去订正试卷,发现不足。孩子没被批评,他就会积极思考、分析,学习变得主动。
我们让孩子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安排每晚学习计划,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等。他做得非常好,没有一次漏带东西、漏做作业。我也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让孩子对家庭有归属感,也获得成就感。
父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孩子该做的事交给孩子,孩子自我管理得非常好。前阵子孩子跟我分享,说从寒假过后我就没有批评过他。我有些惭愧,以前我有很多地方没做好,而现在我的改变他看到了。儿子给了我正向回馈,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现在孩子已升入初中,成绩优异,尊敬老师,承担班级事务,爱护妹妹,是个内心平和、乐观、善良、爱思考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正努力改变过去的认知和局限,努力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品质。我期望,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孩子都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