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刘国钧故居
刘国钧故居位于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西街,岳庙右侧,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由门厅、旧居、敬修堂、善馀厅、国钧堂、事迹展览厅组成。刘国钧故居1993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市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10月被泰州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列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5月被省妇联命名为“新时代江苏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
刘国钧,字丽川,乳名金生,1887年4月2日生于靖江县生祠镇,1978年3月8日病逝于南京,享年92岁。刘国钧先生是民国时期备受推崇的“纺织巨子”,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民建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常委、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刘国钧先生一生艰苦创业,爱党爱国,“实业苏民思广益,经纶裕国志大成”,书写了一部自强不息的人生传奇。2009年经江苏省委批准,刘国钧先生入选“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
“和以为贵,同而不流”是刘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先生晚年追忆童年生活时,曾写下一首诗:问我生平少时苦,一生学费钱八百。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半生事业万人功,富就安乐不忘贫。虽然生活艰难,但家规家训始终不忘。刘国钧去常州创业时开办了“和丰京货店”、“同丰京货店”,“和”、“同”二字就出自他父亲写的“和以为贵,同而不流”。刘国钧先生常说,“靠人都是假,跌倒自己爬”、“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这些思想的形成与他从小的经历和家规家教是分不开的。
刘国钧先生一生中有三位女性,对他影响最大。第一位是她的母亲丁氏。由于刘国钧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身上,面对厄运,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勇敢面对。她让小国钧照顾父亲,自己去人家当佣人。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把刘国钧送去私塾读书。母亲始终坚信,苦到尽头必有甜。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年幼的刘国钧影响极大,他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改变命运。
第二位女性是他的夫人鞠秀英女士。刘国钧一生经历坎坷,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鞠秀英女士始终与他同甘共苦,不离不弃,默默无闻地支持他,相濡以沫七十载。
第三位女性是他的女儿刘璧如女士。刘璧如在家排行老二,刘璧如自幼年起就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就读于刘国钧先生创办的家塾,师从国学大师钱名山、苏涤尘等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青年时期,她耳濡目染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对她父亲一生奉行“敬业修身”的理念和“实业报国”的思想逐渐深悟理解,思想气质产生了质的飞跃。她从青年时期就积极协助刘国钧在常州筹建大成纺织厂,并将刘国钧先生的事业发扬光大。
2017年,为纪念刘国钧先生诞辰130周年,生祠镇人民政府对其故居进行修缮,在国钧堂增设先生生平事迹陈列,以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生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热爱家乡的奉献精神、“人老心不老、永远跟党跑”的赤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