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北大运河畔,在当年淮海战役的战场,有一位拥军模范,名叫庄印芳,她的事迹早已海内外传扬。
她是邳州市占城乡梨园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庄印芳16岁开始拥军支前,60年拥军不辍,是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的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妇联命名的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十大杰出母亲,被誉为“子弟兵母亲”“助西部爱心大使”,是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早在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围歼国民党黄百韬兵团的碾庄战斗打响了。解放军的伤员从前沿阵地被救护下来,有七名伤员住进庄印芳家。18岁的庄印芳,正值青春妙龄,她顾不及害羞,像照顾自己亲人一样照顾伤员。
她给伤员洗伤口、换药、端便盆。当时条件较差,没有药品,她就用野艾、大蒜和盐煮水给伤员消毒治伤。她把家中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喂伤员。有两个伤员伤得很厉害,疼痛难忍,呻吟不止,这使庄印芳难以平静。但又没有止痛药,怎么办?庄印芳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唱歌给伤员听。她唱的民间小调,娓娓动听,伤员听得入了迷,忘记了伤口的疼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庄印芳致富思源,情系国防,数十年如一日地做好拥军工作,在全军的七个模范单位设立了拥军立功奖。她的拥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庄印芳长期在农村当干部,她就从各方面照顾当地军烈属。1980年初,庄印芳辞去了乡党委委员和乡黄沙站站长的职务,做起了工商个体户。以后,又购置了一辆依维柯中巴车,跑邳州—徐州的客运。同时做起了石膏矿石生意,盖起了拥军楼。她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大,挣的钱一天比一天多,这一切都是为了拥军。截至2000年八一节,她投入拥军的钱,已有200多万!这200多万慰问金,对一些大型国有和私有企业来说,也可能是九牛一毛,但庄印芳只是一个农民,一个工商个体户,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的钱是一分一分、一角一角积攒起来的。而她积攒的过程,有着鲜为人知的辛苦。
开小商店的时候,她早上4点就起床备货,晚上11点清点完账目后才休息,每天睡眠时间不过4个多小时……用庄印芳的话说,解放前人民军队打到哪里,我就拥军到哪里,解放后,人民军队驻到哪里,我就拥军到哪里!至今,她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邳州、徐州自不必说了,北京、秦皇岛、深圳、珠海、厦门……那里的驻军她都去慰问过。
每到一个地方,她都带着大批慰问品送给官兵们。慰问的时机也很好: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她对战士们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的妈妈不能都来军营团圆,我就代表她们。希望你们不要想家。”慰问的时机还有子弟兵光荣出征时,如赴港、赴澳及抗洪。她还在九江抗洪前沿,蹚着齐腰深的水,提着水壶,给战士们倒上一杯又一杯的热茶……
为了拥军,庄印芳一直省吃俭用,她从不穿金戴银,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衣裳普普通通,去拥军的路上,她总带着煎饼、咸菜。当给战士们的立功奖金没有筹集足够时,她还曾经卖掉过仅有的三间新瓦房,一家人没处居住,就搭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棚屋,在里面住了整整两年!
有人不理解:庄印芳为什么如此痴迷拥军?
她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受到过日伪军的统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是人民子弟兵解放了她。她的两个哥哥,都早年参加革命,对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使她的拥军思想逐渐得到了升华,增强了她作为一个公民、一个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1991年2月1日下午,82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在家中接见庄印芳时,他慈祥和蔼地说:“你在江苏,还不忘病中的一个老兵,我很感激你。拥军光荣,拥军有功。过去有个戎冠秀,我以我的名义发布,称她为子弟兵的母亲,因为母亲对自己的子女是最疼爱的。所以我也称你为‘人民子弟兵的母亲’,你同意吗?”庄印芳连忙站起来,激动地说:“这是老元帅给我的最高荣誉。我一定听老元帅的话,拥军一辈子!”
庄印芳从淮海战役的拥军中走来,一直坚持60年,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解放军,党和人民也给了她很多的荣誉,用庄印芳的话说:“这是天大的荣誉,这一切都为我的拥军生涯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和无限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