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后期的1944年,在苏中抗日根据地,上演过一出叫《刘桂英是朵大红花》的戏,该剧同名主题歌一度成为苏中最流行的歌曲之一。一年后,《刘桂英是朵大红花》的歌声在苏北盐阜区再一次响起,只是,曲是同样的曲,歌词却填写了新内容。盐阜区出了个叫“刘桂英”的真正的女英雄。她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女儿,人们心中永不凋谢的一朵大红花。
刘桂英,一个带有英雄色彩的名字。取这样的名,无疑是有缘由的。刘桂英1918年出生于东台县洋桥口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随父迁居原盐东县方强区大祜乡加和村。全家9口人,挤在一间小茅草棚里。祖父,父亲都替地主扛长工、打短工,饱尝人间辛酸。年老的祖父看着天真可爱的长孙女出生,想起了巾帼英雄穆桂英的故事,欣然取“桂英”二字作为孙女的名字。盼孙女将来能像穆桂英那样,干出番事业,不再受人欺压,不再为人当牛做马。
刘桂英幼年读过一年多私塾,后遇上大灾年,地主几次上门逼债,为生活所迫,只得辍学承担起家务和田间劳作。青年时期的刘桂英,深感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强烈反对封建剥削制度。19岁那年,刘桂英嫁给了李家舍一个开粮行的儿子,但丈夫游手好闲,她对这个婚姻极为不满,不顾舆论的压力,勇敢地冲破了旧礼教的束缚,与丈夫离了婚,毅然回到了娘家。
1941年,盐东县建立了民主政府,地方干部李黎、李尧等来到了方强区组织农救会,办起了农民识字班,刘桂英第一个报了名。从此,她白天和姐妹们一道,磨军粮、洗军衣、做军鞋,支援抗日;晚上,她又带头进农民识字班,认真听课,刻苦学习革命道理,成了一名积极分子。1943年,她担任了大祜乡妇救会主任。
1944年,盐东县委为了培养妇女干部,派县妇救会主任陈志清到方强区大祜乡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在学习班上,刘桂英学习刻苦,增长了见识,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学习结束后,她担起了方强区妇救会主任的重任。1945年,刘桂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政治生命更加激发了她的革命热情。任职期间,她风里来,雨里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组织妇女参加生产,纺纱织布、做军鞋、磨军粮,动员参军,各样工作都走在前面,深得上级的赞许和群众的信赖。
革命的实践不断提高了刘桂英的阶级觉悟。在1946年春惩奸反霸斗争中,她立场坚定,斗争积极,对敌人心不慈,手不软。在方强区政府召开的会审土匪头子、汉奸金汉臣、于安国、徐怀金的大会上,刘桂英带头揭露土匪、汉奸的罪恶,激发起群众对敌人的强烈仇恨,鼓舞了群众斗志。为确保会议正常进行,她还组织民兵维持会场秩序,防止敌人破坏。5月初,盐东县县长魏心一主持召开纪念五四运动座谈会,会上,刘桂英以自己的革命实践和反对封建礼教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革命青年在各项政治运动中的任务和作用,参加会议的男女青年深受教育。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刘桂英接受党组织的分工,到林丰、太平两乡。她积极配合乡村干部,向群众宣讲政策。在动员大会上,她向贫苦农民慷慨激昂宣讲:“我们为什么祖祖辈辈受苦受难,根子就是政权不在我们手中,土地被剥削阶级掠夺去了。土地是我们穷人的命根子,我们穷兄弟、穷姐妹要团结起来,打倒剥削阶级,把土地从地主、资本家手中夺回来!父老们,姐妹们,当牛做马的日子即将过去,当家做主的日子即将来临!”在她的宣传发动下,这两个乡的土改运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摧枯拉朽的土改运动动摇了封建地主和农业资本家赖以剥削的经济基础,它必然遭到社会上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抗。刘桂英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1946年8月1日,正当林丰、太平两乡土改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国民党特务、太和公司经理王兰甫纠合地方反动势力,蒙蔽数以千计不明真相的群众,煽动了暴动,一时间,盐东地方人心惶惶,乌云笼罩。暴徒们复田倒租,抓捕地方党员和干部,对刘桂英恨之入骨的王兰甫,四处打听刘桂英的下落。
此时,刘桂英正在太平乡搞土改。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她考虑的不是个人的生命安危,而是怎样争取时间,多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坚定群众的斗争信心,组织与敌人的斗争。
8月3日晚,刘桂英借宿在太平乡和平村陈奶奶家。4日凌晨,和平村一带突然人声嘈杂,鸡飞犬吠。陈奶奶开门一看,只见王兰甫带着地主倪太生父子及地痞流氓,挨门逐户抓人放火,逼迫群众把刘桂英交出来。陈奶奶急忙叫刘桂英躲藏起来。刘桂英知道暴徒是冲她而来,神态自若地走出门外,面对张牙舞爪的暴徒,义正辞严地说:“不许糟蹋群众,我刘桂英就在这里!”穷凶极恶的刽子手见到赤手空拳的刘桂英,猛扑过来,用绳子将刘桂英绑起来,带到塘八桥口。
王兰甫想从刘桂英的口中得到地方党员和干部的更多线索,假惺惺地说,“大家都是本地人,有话好说。只要你交出党员、干部的名单,我马上可以放你回家。”
刘桂英横眉冷对,斩钉截铁地说:“要命有一条,要党员干部名单,一个也没有!”
王兰甫见软的不行,便来硬的。木棒雨点似的落在刘桂英的身上,刘桂英一下昏倒在地。暴徒又用冷水把刘桂英浇醒,继续拷问毒打,得到的回答仍然是“一个也没有!”
王兰甫气急败坏,指使暴徒用菜刀剜刘桂英腿上的肉,威逼说:“你交不交党员、干部名单?”
刘桂英忍着剧痛,说:“别看你们张牙舞爪,你们的日子长不了。”
恶霸地主倪太生恼羞成怒了。他举起手中的木棒向刘桂英头上打去。顿时,刘桂英脑浆四溅,被活活打死。
敌人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无比愤慨。盐东县总队和区、乡民兵闻讯后,立即奔赴暴动地点,迅速平息了反革命暴动,镇压了策划暴动的罪魁祸首,教育释放了受蒙蔽的群众,大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长了革命人民的志气,为刘桂英等6名惨遭杀害的死难烈士报了仇,雪了恨。
1946年9月23日,方强区隆重举行刘桂英烈士追悼大会。会上,人们高唱《刘桂英是朵大红花》的歌,盐东县委组织部长程步凤致悼词,宣布刘桂英为革命烈士,授予“无上光荣”的匾额。全国解放后,为纪念刘桂英烈士,射阳县人民政府用烈士的名字,命名了“桂英乡”“桂英村”“桂英中学”“桂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