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蔚
发布时间:2023-01-09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战线的基层代表,一定要心中想的是人民,身上沾满的是泥土,肩上扛起的是责任,发挥好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秦光蔚这样说。


秦光蔚.jpg


时间是衡量价值的最好标尺。从1987年工作至今,35年间,她去过最多的地方是农村,看过最多的风景是农田,离得最近的人是农民。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秦光蔚致力于土壤改良工作,耐心帮助农民处理土壤、肥料等农业相关问题,数十年如一日。秦光蔚非常关注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问题,曾多次提出“关于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的议案”。


情系“三农”深耕沃土


江苏省盐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土壤含盐量高,肥力较低。为了改善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秦光蔚和她的同事们一直致力于把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土壤改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摸索,秦光蔚和同事们找到了改善耕地质量的方法——通过深挖沟、综合运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等方法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升土壤有机质。土壤改良后,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多了。丰收的喜悦回荡在田野间,脱贫致富的机会亦来到眼前。


“农业发展史也是一部土壤改良史”,秦光蔚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就要做到向土地要产量,向科技要质量,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秦光蔚2.jpg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关系十几亿人吃饭的大事,必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2013年,秦光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提交的第一件建议就是“关于尽快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的建议”,提出“耕地保护,数量是基础,质量是根本”。


履职期间,秦光蔚深耕农业,持续多年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2021年全国人代会上,秦光蔚围绕“三农”工作提交了“关于完善基层农业科研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关于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于推行‘田长制’保护耕地”“关于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促进高质量发展”“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的建议”等五份建议,以及一份关于制定《耕地资源保护》立法的议案。


“虽然连续八年我对耕地保护提了多个议案和建议,但由于耕地质量建设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对耕地资源保护方面再次提出了建议。”2022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加快耐盐碱作物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建立好地方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等方面建议。秦光蔚说,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她会一直为之奔走下去。


秦光蔚3.jpg


农业知识科普大有可为


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多年,秦光蔚发现农民对优质的种子种苗、病虫害防控、精准施肥等农业知识十分渴求。同时在农业知识进校园的科普工作中,她发现中小学生对植物生长、昆虫知识也特别感兴趣。


农业知识科普不仅能让人们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实现增产增收,也会让孩子们体会到农作物种植过程的辛劳、餐桌食物的来之不易,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不能浪费食物,激发他们对农业科普方面的兴趣。但目前农业科普活动的开展较为零散,组织程度低,缺乏全社会参与的联合机制。


如何更好地开展农业科普工作,使农业科普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让社会大众了解农业、支持农业,是秦光蔚近几年来深入思考的问题。敬畏土地、感恩土地、呵护土地,秦光蔚带着心中的使命,为了保护我们的粮食生命线,一直奔走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