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八女投河烈士
发布时间:2023-01-09

1941年7月24日,日军向苏北盐阜区发动扫荡,鲁艺华中分院教导主任、作家丘东平及戏剧家许晴在战斗中牺牲,数十名学员遇难。这件事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北秦庄,又称北秦庄惨案,实际牺牲三十多人,其中有八位女生。


组织干事李锐和戏剧系女生班班长姚莲娟、副班长王海纹与方青萍、李馨、季慧、宋莹、高静8名不会游泳的女学员,因无法突围敌军的炮火,撤至十字河南岸“月子头”处,为不失民族气节,手拉手地跳河殉难,写下了“八女投河”的悲壮一页。


这些女生有一个共同特征,多半来自大城市,比如,姚莲娟、王海纹、方青萍、李馨都来自上海,受过良好教育,家境较好,有的在来盐城之前,已有了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为了内心那份认同的信仰,选择这条辛苦且危险的路。当时,盐城的生活不是一般的苦,交通不便,她们睡的是稻草地铺,吃的是粗玉米粉和白薯干,条件艰苦,与以前的生活是天下地下的区别。


鲁艺八女.jpg姚莲娟烈士


这八位女烈士中,资料记载最多的便是姚莲娟。从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中——上海务本女中毕业后,她做过一年小学教员,对当时妇女地位低下的情况非常不满,想用自己的努力唤醒女性的独立意识。姚莲娟后来考入暨南大学,《抗战中的暨南身影》有这样一句话:林维雁、姚莲娟、郑振铎……抗战中的暨南身影在前线、在后方、在抗战中的不同角落。抗战时期,姚莲娟也是女大学生的典范。


后来,姚莲娟成了华中鲁艺戏剧系女生班班长,她既会演戏也会导戏。身边人提及姚莲娟,多数会想到她的大度和修养,她的仁厚与谦和。同学间产生了矛盾,姚莲娟会帮助她们一一梳理,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


日常生活中,她主动帮同学们承担过错,愿意演没有台词的群众角色,后台服装、化妆等脏活累活都会抢着干,班长做得像妈妈一样贴心,又因她演过老妈妈这个角色,同学们就直接叫她老妈妈。


鲁艺八女2.png

王海纹烈士


王海纹,漂亮、活泼,戏也演得好,曾经做过启秀中学副校长的陈霞琴曾说:其实,与茅丽瑛同一时期,从启秀里涌现了一批爱国女战士。像在文学造诣上与张爱玲、丁玲齐名的地下党员关露,她曾担任过启秀女中高中部的国文教师,还有从启秀一毕业就加入鲁迅艺术学院,成为一名文艺战士的王海纹,牺牲时年仅17岁。家境优越的王海纹,也因革命信仰来到盐城。


鲁艺八女3.jpg

方青萍烈士


方青萍毕业于上海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国文班和幼稚师范,擅长弹钢琴,曾在《神州日报》副刊上发表文章,与金叔民、钮伟等人成立联志和业余两个读书会。方青萍在给朋友黄菊年的信中写道:“更检讨自己是否奔着先烈的遗志,菊年,萍的意志已坚决了,不久的将来,也要踏上他们的足迹而进了。”


季慧,海门人,父辈三兄弟做过黄埔军校的教官或学生,在当时的海门比较有影响力,季慧在盐城读书时,父亲季刚是江苏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海门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大伯是做过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季方。


遗憾的是,还有四位女生的资料较少,她们的年华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少的时光里,她们精神的光芒一直温暖着今天的人。八位殉难烈士在危难时刻表现出了伟大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是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骄傲,也是全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