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雨水、惊蛰……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龙山社区门口的隔离石球,被一一披上二十四节气“外衣”。
非遗传承面塑工坊、青春梦剧场、心理咨询室……南京鼓楼区江东街道睿城社区拿出超15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儿童活动中心。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龙西社区不仅设有“小龙人”之家、青少年成长营、乒乓球室、书画室等功能区,还设有儿童洗手池、母婴室以及随处可见的“1米高度”标识,于细微之处体现着儿童友好。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新亭社区以儿童放学必经路为轴线,打造了百米儿童友好童趣路,趣味内容涉及“花卉科普迷宫”“趣味音符划线跳”“星际探索飞行棋”等,让孩子们的放学归家路变得更加有趣。
在南京,像这样的儿童友好社区还有很多。南京市妇儿工委办坚持党对儿童工作的领导,牵头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儿童深度参与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为基层治理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尊重儿童感受,重视儿童参与,关注儿童成长,南京各级妇联通过打造儿童友好空间、完善基础公共服务、培育小小民生观察站等方式,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积极引导儿童和家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机制建设,保障儿童参与长效发展
今年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南京成功入选。“儿童友好,应该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服务当中。这就要求我们,心里住着儿童,脑中想着儿童,眼里看着儿童,双手呵护着儿童,行动中真正为儿童办实事、谋福祉。”南京市妇儿工委办相关负责人说。
南京市妇儿工委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构建法规政策儿童友好评估机制,全市出台《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系列配套政策文件55个,明确建立儿童参与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机制,让城市小主人有充分的“话语权”,全面保障儿童及监护人在社会生活、社区发展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开展儿童融入城市建设的各类活动,发挥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
“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展现的舞台,他们会带来无限惊喜。”龙西社区妇联执委杨丽霞介绍说,社区指导小学生刘干组建了爱水护河志愿服务队;社区“小龙人”品牌Logo设计中,小学生张祥跃、都晓莹给出了不少好建议,“围绕儿童友好社区打造,社区建立了儿童参与机制,孩子们纷纷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能豆豆’越来越多。”
蓄势赋能,构建儿童参与闭环链条
培养好孩子,需要好家庭,也需要好社区。一个宜居且充满幸福感的社区,同样少不了孩子的参与。2023年南京民生实事项目中,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位列其中。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南京市在2022年已建成21个市级儿童友好社区的基础上,2023年将新建30个市级儿童友好社区,到2025年底,全市将建成100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儿童友好社区,引领全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有互帮小组、红领巾志愿服务队,有家门口的托管中心和户外活动中心,还可以共享学校的操场、体育馆。”南京市科睿小学三(6)班的陆骞逸描绘了他心中的未来社区。2022年11月,鼓楼区江东街道睿城社区“睿尔棒”小小民生观察团成立,儿童有了更多畅通的表达渠道和参与平台。
南京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多部门开展两届“小小民生观察员”活动,征集到美丽古都儿童公共服务、15分钟生活圈适儿化改造等儿童建议案3700余件,并通过组建训练营、启动调研展演等方式,搭建起儿童与相关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对话平台”,推动优秀建议案落地。
202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一条“彩色斑马线”落地在了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门口,而这条建议就是由一名小小民生观察员提出的。
今年,南京市第二届“小小民生观察员”活动开展以来,南京市各级妇儿工委办联合相关部门根据建议案报名情况,陆续开展儿童参与能力专项提升培训,以授课、小组讨论、调研、辩论等形式,用儿童的视角发现身边与儿童相关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聚童参与,创新基层议事体系
近年来,南京市妇儿工委办推动儿童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常态化、有序化、规范化发展,成效显著。近万名儿童围绕空间改造、社会治理开展议事活动;建立市级儿童民生观察站,指导21个儿童友好社区和34个在建儿童友好社区;建立55个社区儿童民生观察点,组建近100个儿童观察团,基层开展儿童协商议事活动500余场,“文创小志愿者”“社区自然花园”近50个议题得到社区高度重视并被采纳。
“彩虹斑马线”儿童议题被纳入南京市政府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农贸市场儿童自习室”儿童提议由南京市商务局负责落地;“爱心义卖”儿童议题被南京地铁集团采纳,“地铁小当家”儿童友好市集活动促进了企业和社会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步伐;基层涌现出农花社区“童议农花”、启新社区“滴答民生观察员”、老虎桥社区“小虎当家”等一批儿童参与社会建设品牌。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洲岛和园社区和苗小小民生观察团在社区治理中发出“儿童声音”,成为亮点品牌。洲岛和园社区妇联主席蔡盼盼表示,邀请儿童参与社区事务讨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让社区治理更多元。此前,有小小民生观察员提出江心园儿童活动广场的有一处空白墙面过于单调,希望能通过墙绘扮靓广场。社区积极响应,他的提议很快成功“落地”。经过大家投票表决,以季刊呈现的和苗画报,邀请社区儿童共同参与版面设计和内容编辑。
浦口区桥林街道百合社区“桥宁宁”小小民生观察团设计推出的“百合娃娃”IP卡通形象,成为社区“党群全龄段”联系新载体。江宁区汤山街道“阜庄娃娃”小小民生观察团参与设计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室内外活动空间,带动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空间打造。
听童声、问童需、聚童智,为儿童的需求和愿望提供发声空间,让“一米高度”幸福感满满。南京儿童以童稚之力汇聚“童”心“童”智,蓬勃出令人欣喜、爱意满满的基层治理“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