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思想引领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绕这一问题,连云港市妇联坚持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妇女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出发,立足城乡社区,聚焦群众需求,紧盯基层妇女群众愿意听、能听懂、记得住、会运用、得实惠等问题,以“小马扎”巾帼理论宣讲联盟为龙头,以“婆婆妈妈大舞台”“连里巾帼大讲堂”“‘连里公益’巾帼志愿阳光行动”等为载体,以“小马扎巾帼流动课堂‘十个一’活动”为抓手,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打通全面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不一样的课堂 我的舞台我做主
每周三下午的四点半,板浦镇的王奶奶准时拎着小马扎来到镇上的“小马扎”课堂,或是听讲师们讲解政策,或是看苏北琴书表演,这成了她的日常爱好之一。“小马扎”大舞台因内容多样、地点灵活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做好妇女思想引领工作关键在基层。连云港市妇联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司法等部门共用共建阵地载体,借助市委宣传部的理论宣讲和优秀剧目“六进”活动把小马扎课堂送到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
连云港市县联合举办“关爱一老一小共建美丽家园”连里巾帼志愿服务暨“党旗飘扬幸福舞蹈”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借助村(社区)基层阵地,将“小马扎”等工作融入基层党建、城市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中,实现了“开门办教育”;“小马扎”是妇联的也是社会的,所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也都是妇联的阵地,做到了多元融合在基层;“小马扎”课堂地点灵活,村湾屋场,厂矿码头、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都是课堂教室,三五成群,随时随地开展,生命力旺盛,做到了课堂教室在基层;“小马扎”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妇女群众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生活规律、上课特点等开发课题、设置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灵活,课时10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农闲时就多讲,农忙时就拎重点、挑最主要的说,做到了基层妇女是主角。
不一样的精彩 我的故事我来讲
“竹板一打话啦啦啦,小马扎子来拉呱......”来自灌南县的90后姑娘袁静年纪虽轻,却是一位顶呱呱的快板能手,“小马扎巾帼流动课堂”面向全市招聘巾帼讲师时,她冲锋在前。成为巾帼讲师后,她一方面研究“小马扎”要传递的新思想、新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基层群众的喜好,和团员们创作了《小马扎拉呱》等快板节目,深受大家喜爱。
像袁静这样的讲师,小马扎大舞台已经选聘了140余名,既有像王仕花这样的时代楷模,也有扎根田间的乡土能人,她们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乡音把“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实现了妇女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在内容上,小马扎大舞台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紧密联系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等大事要事喜事,创新开发“小马扎”巾帼流动课堂课件100个,以小切口反映大变化、大发展。
在演绎上,小马扎大舞台以“小故事”展现“大道理”。“小马扎”用故事讲思想,以案例讲政策,以典型讲经验,融合苏北琴书、淮海戏、情景剧等文艺元素,采用方言土语、地方戏曲、小喇叭大广播,运用“白话式”“故事式”“互动式”等讲述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转变成妇女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在传播上,小马扎大舞台以“小平台”展现“大矩阵”。启动实施“小马扎”流动课堂“十个一”工程,选聘讲师组成巾帼讲师联盟,招聘志愿者成立“政策宣讲团”“民间民嘴团”“巾帼讲师团”3支队伍近千人,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宣讲阵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打造数字化云平台课堂,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巾帼说”“小马扎巾帼说”等网上微视频50余个,组织巾帼宣讲团成员持续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开展特色宣讲3260余场次,线上线下覆盖超30万人次。
不一样的宣讲 我的困难大家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连云港一些农户的农产品、手工制品等只能“待字闺中”。为降低农户们的损失,“小马扎”主动担当、迅速行动,搭建“小马扎·助农”公益集市,帮助她们解决销售难题。小马扎大舞台一开始就将解决妇女思想问题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了解实际情况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注重在宣讲中访民情察民意,在宣讲中推动妇女儿童“三最”问题解决,实现巾帼宣讲宣传队、调查队和服务队的三队合一。
察实情,实现调研了解在一线。一方面在和风细雨的讲述中,把党委政府惠民政策送下去;另一方面,在访贫问苦、倾听民情民意中,把妇女群众的急难愁盼带了上来,为党委决策、重难点问题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解难题,实现为民办实事在一线。融合推进思想引领与为民办实事,编制发放“小马扎”惠民利民手册,打造连里巾帼微宣讲、微关爱、微项目、微服务“四微”集市,开展法律咨询、惠民政策解读、便民义诊、实用技术培训、心理关爱等志愿服务4000余次,1.6万余名群众得实惠、广受惠。
送温暖,实现托底保障在一线。发挥“联”字优势,协调联合市委人才办、民政、人社、卫健、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出台政策、机制,加大资金、资源、项目等扶持,使理论宣讲融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健康连云港建设等重点工作,植入“山海恋歌”幸福成长营、“海生草”关爱困境儿童、城乡妇女“两癌”筛查救助、“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服务、关爱“一老一小”木兰行动等公益项目、关爱活动,实现了“小马扎”到哪里,就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哪里,拉近了党和妇女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