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当好基层健康“守门人”
发布时间:2023-07-18


2012年

镇江市京口区花山湾卫生服务站

调来了一位新站长

她叫杨凌

从此,花山湾卫生站

逐渐“热闹”了起来

是医患,更是家人

“哪位是杨凌?”

一位拿着锦旗的男士

走进了卫生站的大门

“有位老人定制了锦旗却一直没取”

看到落款人邵老的名字

杨凌顿时热泪夺眶而出

原来,邵老已于一周前突发疾病

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看着老人生前未送出的锦旗

杨凌心想

一定不辜负邵老的期望

——成为“最美社区医生”

杨凌的手机里保存着

千余名重点病人的电话

大多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有一年的大年初二

干休所的独居婆婆突发心脏病

不愿意去条件更好的部队医院

非要让儿子打杨凌的电话

“好在杨主任5分钟就赶到了

从床头柜里找到了药给母亲服下

之后又和母亲手拉手交谈起来

我这才放下心来”

儿子魏光勇感激地说道:

“平时都是杨主任送药上门

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对杨凌来说

这样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

十几年来

她的手机号码一直没换过

在社区老人的眼里

杨凌就是他们的“好女儿”

是他们身边的“120”

是科学,更是人学

杨凌认为

医者既要治病

也要“治人”

明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随着年龄的增长、丧偶或疾病

社区的老人难免感到孤独、焦虑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人的心理

杨凌开始学习心理学

一边学一边实践

“八年前我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

现在可以熟练地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

希望老人活得开心、舒心、安心”

一个深秋的傍晚

杨凌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花坛边

“老伴走了,我不想一个人在家……”

老人失声痛哭

了解到这位老人喜欢根雕和盆景

原本对园艺一窍不通的杨凌

开始学习相关知识

“之后每次去老人家里

我们就聊根雕、聊盆景

由于我对他作品的欣赏和赞美

老人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园艺上来

心情愉悦了,思想放松了

对老伴的思念也慢慢淡化了一些”

社区的蔡阿姨说:

“一位好医生就是一剂良药

病人见到她,病就好了一大半

我和杨凌主任是忘年交

我们早已成为家人、亲人、知心朋友”

是医者,更是一剂良药

花山湾是个老小区

3万多名居民中

老年人占了近一半

如何打好慢性病管理的持久战

当好基层健康“守门人”

是杨凌面临的一个难题

杨凌从招募基层人员入手

聚焦组织沟通能力强

且文化程度较高的慢性病患者

进行保健知识和疾病管理培训

组建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

以楼为单位开展社区慢性病治理

一段时间后

加入管理小组的人群不断扩大

慢性病控制率也越来越高

2015年

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镇江市率先成立了

“一医一护”家庭医生工作室

为签约居民提供“点单式服务”

从孕产期保健到新生儿访视

从风险筛查到健康管理

从康复指导到中医服务

覆盖疾病全过程、生命全周期

该模式也在镇江全市推广

2017年

杨凌团队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医生团队

管理方法得到众多专家的认可

“我们要像蔡阿姨说的那样

做一名好医生

发挥良药的作用”

杨凌就是这样的“一剂良药”

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二十余年

她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演绎着医者大爱

守护着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