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做“加法” 作业管理量质并举
(一)优化作业设计:围绕落实“双减”工作,不断建立与完善各项规章、方案基础上,落实行政深入年级、班级、教研组、备课组责任人制度,强化备课组、年级组在“双减”中的作用。原来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校本研修,还是教师备课,往往更重视的是教学设计。现在在备课环节中,作业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已经引起学校老师足够的重视,特别关注“作业,要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作业,要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成就感”。在作业管理与评价上,学校出台了《戚实中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管理办法》,特别强调各学科要制定作业规范。各教研组进行了各学科作业设计研讨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学校的作业采用三维管理:限量(每天作业总量统筹控制)、优组(每天布置作业科目优化组合)、限时(任课教师建议作业时长,班主任、年级组统筹管理);作业开展三类辅导:基础性辅导、发展性培优、自主性研修;作业设计展现四维思想:一是从课堂走向实践——体现作业的生活性,二是从枯燥走向有趣——体现作业的快乐性,三是从被动走向主动——体现作业的探索性,四是从呆板走向创新——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例如九年级美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每个环节,提高对中国经典作品审美和体验的同时,注重作业的趣味设计助力“双减”,泥塑作品让学生寻觅童心。又如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部编版第二单元亲情主题和适逢中秋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设计了学生完成中秋手抄报,可以写来历、习俗、饮食文化、过中秋故事……快乐中学习,作业中成长。又如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部编版第二单元亲情主题和适逢中秋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设计了学生完成中秋手抄报,可以写来历、习俗、饮食文化、过中秋故事……快乐中学习,作业中成长。
(二)加强作业评价:一是检查作业,巩固理解。教师在检查作业时认真思考学生错误的原因并想办法纠正,有的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一起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改正,从而提高作业有效性。教师根据作业情况,掌握学情,进行课堂反思,再次备课。二是勤写批语,情感激励。教师批改作业时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三是展示作业,互相学习。学生都有较强的荣誉感,教师选出优秀的、质量高的作业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观摩,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提高作业质量。部分学生还能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作业被展示的学生还能因此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促使自己更加认真地学习。
二、细做“减法” 课程多样服务多彩
课程类型很丰富。开展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本学期,学校利用校本资源,开展了包含作业辅导、体育健康、美育熏陶、生活素养、人文素养等六大类课后服务课程,从不同维度给学生们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课程,有利于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不带作业回家,作业在校内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体育锻炼、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自主阅读。
体锻社团很精彩。学校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体育和艺术教育特色鲜明。学校重视羽毛球、篮球等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建设,成绩显著。阳湖文学社、服装创意设计、管乐社团等十多个学生社团蓬勃发展,这些为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展示艺术才华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在这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可以发现自己喜欢的地方、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认知圈和社交圈。
三、善做“乘法” 课堂教学稳中求新
课堂作为传递系统知识的主渠道,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场所,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首先,学校提出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任务。具体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作业考试辅导以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策略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坚守课堂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借以智能化元素改变不适应现代教学活动的模式化、僵硬化、单一化的课堂。二是坚守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课堂教学逐渐由传统讲授走向建构化、情境化、个性化的交互式学习。三是坚守教师引导者角色,赋予教师新的时代权利,既能成为改革的核心成员,又能引导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第二,范导式教学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许多积极可能。其一是从生成性教学的视角设计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教学的不可预测性。即使是预设,教师也必然需体现创造性。其次是注重生成的丰富性。作为教师有动态生成的观念,强烈的课程意识,科学而艺术的融合“预设”和“生成”。同时在新的学习共同体中,主体多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相互映照。再有是教师创造自己最好的教学。课堂中消纵即逝的生成信息,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善于运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做有效的催发者,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巧妙放大学生的突发其想、在精彩对话中整合资源、搭建舞台让课堂亮点闪烁、走进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科学引领学生的异样声音,从而让课堂焕发勃勃的生命活力,实现教学相长。譬如,学校本学期积极加强实践锻炼,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解题能力竞赛、四校“智慧互动,深度体验”同题异构联合教研、集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为大家提供学习借鉴机会。
四、勇做“除法” 有效生成无限精彩
学校、家庭的协同教育,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理念。教师从课堂上的费力讲解、灌输压力中解放,学生从大量繁重的重复解题的束缚中解放,让学生明白读书与成绩不是学校生活的唯一。“减负提质”的成效怎么衡量与评价?学校认为:主要是看作业、课外培训的时间是否减少了,学业成绩是否稳中有升,德劳体美是否多元发展了,学生、家长的心理压力是否变小了。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初心,这既是对教育生态的一次重塑,也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