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京市各级妇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聚焦婚姻家庭小切口,联动司法、民政、法院、卫健等多方力量,因地制宜打造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品牌,构建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以家庭“小和谐”助力社会“大平安”。
以赛提质
举办婚调“大比武”验真功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妇联、省司法厅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提升家事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近日,市司法局、市妇联联合举办全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市级选拔活动。来自各区推选的13名选手参加比赛,以赛促学、以赛赋能,全面提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的水平。
选拔内容分为笔试、现场模拟调解两个环节。笔试环节,全面考察调解员对《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人民调解法》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以及人民调解协议书制作、人民调解卷宗制作等实务技能。现场模拟调解环节,主要围绕婚姻家庭、老人赡养、财产继承等调解案例进行现场模拟调解,调解员精准把握矛盾焦点,巧妙运用调解策略,将情、理、法融合,生动还原了基层调解工作的真实场景。经过调解考核组的综合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强基固本
赋能基层队伍化解家庭矛盾
4月24日,市妇联、市司法局联合举办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专题培训,邀请江苏省妇联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中心专家许利民对《南京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进行深入解读,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箕君作了《婚姻家庭纠纷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专题辅导。全市各区司法所所长、妇联维权干部、街道婚辅员150余人参加了培训。
6月26日,市妇联、市民政局联合举办婚姻家庭辅导室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现场通报了全市婚姻家庭辅导室开展服务情况,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党委书记周红进行了《新时代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实务》专题讲座。各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妇联维权干部以及婚姻家庭辅导室、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40余人参加了活动。
因地制宜
激发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基层活力”
鼓楼区妇联、区法院共建“五星花”少年家事融保护品牌,首创“1+N”诉调对接机制,设立“辛果工作室社区工作站”,整合司法裁判、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等资源,为涉诉家庭及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多元化的权益保护服务。以辛果工作室调解的婚姻家庭典型案例为原形,原创微电影《温暖配方》获评最高人民法院“金法槌奖”。
玄武区妇联与区法院开展“和合解纷 巾帼护航”调解合作活动,本次合作将由区妇联推荐资深心理专家与家庭教育指导专家,深入参与多元解纷工作,将专业心理服务深度嵌入司法调解审理领域,共同打造“和合紫金”少年家事工作品牌,努力实现法理与情理共融的家事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
栖霞区妇联与区司法局联动,将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及婚姻心理咨询辅导等内容,融入栖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与区法院、区司法局共同打造“满庭芬芳家事纠纷调解室”,签订《婚姻家庭多元化解协议书》,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开展个案心理辅导,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2025年上半年,共开展家事纠纷调解10余件,调解成功4件。
浦口区妇联、区法院共建“润心工作室”家事调解品牌,以“司法+心理”双轨融合机制为核心,以“幸福家·她力量”家庭教育课堂为特色,组建了包括专业法官、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成长辅导师、专业社工在内的多元化师资队伍,构建全链条解纷模式。2021年至今,工作室介入案件415件,家暴案件同比下降31%。
江宁区麒麟街道婆婆妈妈调解工作室在街道妇联和司法所指导下于2020年9月正式成立。工作室由一群平均年龄65周岁的婆婆、妈妈们组成,退休前曾是药师、教师以及热心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她们采取入户调解或在工作室集中调解的方式,凭借对社区情况的熟悉和亲和力,开展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得到居民家庭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