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活动不光让我们学会释放压力的方法,还认识了同行业的姐妹,真是开心啊!”“要让爱自己成为照护他人的力量源泉。”……南通市照护行业妇联“馨护长情”减压团辅活动临近尾声,现场气氛依然热烈,真诚的分享与轻松的笑声交织。这温暖一幕的背后,是南通市妇联开展服务配送到基层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南通市妇联以机制创新为引擎、服务下沉为抓手、资源整合为支撑,联合枢纽型社会组织——南通市崇川爱德社会组织建设中心,将优质服务精准“滴灌”至基层妇儿身边,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娘家人”的关怀直抵人心。
机制创新:“菜单式”配送破解供需壁垒
南通市妇联打破“单向输送”模式,创新构建“中央厨房+基层点单”服务体系:南通市妇联整合70余家女性社会组织、公益团队资源,梳理出家庭服务、女性发展、妇儿维权、关爱帮扶四大类“服务菜单”,基层妇联根据辖区妇儿和家庭需求“按需点单”,实现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妇联通过“点单”申请的科技科普活动,让百余名儿童在机器人舞蹈秀和无人机操作体验中点燃科学梦想;启东市北街道紫薇花苑社区“姐妹微家”点选“育婴花开·职引未来”课程,专业老师手把手教授婴儿抚触、辅食添加等技能,帮助30余名妇女掌握实用育儿技巧。这种“群众要什么、我们送什么”的机制,使基层妇联从“粗放办”变为“精准办”,服务效能有效提升。
服务下沉:“沉浸式”体验扎根最小单元
“没想到在上班之余,还能学形象管理,这课程可真是实用!”如东县半导体产业链妇联女职工在“蝶变·她力量”职场形象课程中,现场学会“三分钟通勤妆”和商务礼仪。在崇川区消防大队,“和谐亲密关系婚恋辅导”温暖着特殊职业群体的“小家”。

这些活动扎根于“寻常巷陌”,嵌入妇儿之家、姐妹微家、新兴领域一线等“最小单元”,服务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妇女儿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家”门口的温暖。南通市妇联针对基层“妇女儿童之家”“姐妹微家”等妇儿阵地服务资源储备不一,常态化、多样性妇儿公益服务不足的现状,推出的“无微不至 幸福到家”服务配送,今年已开展“家门口的服务”80余场,服务妇女儿童3000余人次。

资源整合:“社会化”联动激活服务动能
妇联搭台、社会唱戏,才能让服务可持续。南通市妇联积极推进“巾帼牵手计划”,构建“妇工+社工+义工”协同模式,链接非遗传承人、心理咨询师、科技辅导员等专业人才,形成“1+N”资源矩阵,延伸妇联工作手臂。在崇川区,区科技模型协会老师走进“妇儿之家”,带领儿童制作手工滑翔机,放飞科技梦想;在海门五港新村社区“虹奶奶”幸福驿站,金牌红娘开展“倡导健康婚恋观 弘扬和谐好风尚”主题活动,带领大家解锁幸福密码;在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非遗传承人以“战狼”形象为创作核心,带领孩子指尖捏塑战狼,非遗助力苏超。这种“社会化”联动为项目注入活力,盘活了本地社会服务的存量资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公益生态圈,让“幸福到家”的步伐更加稳健、持久。
从“菜单点单”的精准匹配到“社会化团队”的服务支撑,南通市妇联资源配送项目以创新机制破解壁垒,以下沉服务温暖人心,以多元协同激活动能。未来,南通市妇联将持续优化“精准滴灌”模式,让优质服务如涓涓细流浸润城乡肌理,绘就妇儿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