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张春燕
从我自身来看,乡间巾帼主理人要从源头筑起食品安全防线。我们研发有机肥不仅仅是一个创业新方向,更是一份能让乡亲们增收、让消费者吃得安心的事业。
“做农业是要有情怀的,心要定下来。”2013年,张春燕和丈夫回到扬州江都,把根系深深扎进家乡的土壤。2018年,他们一起创立了扬州润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份牵挂,
让她从都市回归乡土
回乡之前,张春燕和丈夫在外创业,孩子留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他们和同学在扬中合伙开了一家餐饮店,生意红火。一次,孩子突发急病,心急如焚的张春燕忙过午市后急匆匆地赶回家,“带娃去医院看过后又要再坐汽渡回去忙晚市,当时我真的觉得很累,加上看到孩子生病的样子,更是于心不忍,便商量着回来了。”
回乡后,张春燕没有明确的创业方向,恰好赶上家乡搞开发,夫妻俩琢磨着利用现有的条件,从长远着想,决定“做点有福报的东西、造福人的东西”。于是,他们决定从事水稻有机种植。
那些年,张春燕在尝试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她走访了周边大户、农场,探讨水稻行情,了解到市面上的有机肥价格过高、见效慢、产量低,农户们都不推荐使用,于是张春燕想到了一条创业新路子——自主研发生产有机肥。

有机肥的主要原料是秸秆、畜禽粪便。传统农业中,秸秆焚烧制造雾霾,粪便直排污染水源,这样的恶性循环都将在有机肥生产线上被彻底打破。这种变废为宝的转化,不仅解决了农村的污染问题,更让农业资源在“种植-养殖-加工-种植”的闭环中实现零废弃,完美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哲学。
“有机的、健康的农产品必将是未来的消费刚需与产业转型的核心方向,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破题之钥。”看到这项事业背后长远的意义,张春燕夫妻俩一头扎进了有机肥的研制中。
一份坚持,
从“门外汉”到“创新者”
“在此之前,我们对肥料一窍不通,不知道种青菜需要氮肥多一点还是钾肥多一点,更不知道有机肥怎么制作。”张春燕从市面上采购数万元的肥料,并流转20亩农田作为试验田,观察水稻生长,收集数据,为研发有机肥奠定基础。刚开始,他们除了听家里老一辈农人的建议、向有经验的种田人取经,还四处考察学习,向专家请教。
为保障原料品质,张春燕走访畜禽养殖企业,确保原料的安全性及环保性,一次次的配比、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调整发酵工艺,最终生产出适合水稻种植的有机肥,不仅亩产比传统种植方式高,而且大米检测达到有机产品的标准,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此外,公司还生产制作有机种植基质,广泛运用于农业产业链下游的水稻育秧、花木种植、果蔬育苗和土壤改良等。

“你看,有机肥带个‘肥’字,它是有肥力的,能够缓慢释放出多种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将养分供给作物。它的周期比较长,不像化肥那么快,但能很好地涵养土壤。而基质只是作物生长的介质,是不具备肥力的。”张春燕耐心地介绍着,为了适应不同作物的生产所需,她和团队从未停止过研发的脚步,“配方每年都在改良,公司创办至今还没有实现盈利。”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张春燕和丈夫一起自主创新研发了目前国内领先的“密闭分子膜网式曝气”高温好氧发酵系统,运用“纳米分子膜+控温隧道槽+网式曝气系统”等整套标准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工艺流程,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营养土和有机肥等系列产品。“发酵是生产的重要环节,最初的方案能耗比较高,运行成本也随之较高。为了降低成本,摸索了三四年才完成了如今的改良方案。”张春燕说。
一份责任,
将服务扎根在田间地头
创业艰难,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是最重要的两环。为了打开销路,张春燕带着销售团队开着车东奔西跑。“我的手臂和腿受伤了,开不了长途,现在都是销售团队在跑,安徽、上海、浙江……很辛苦。”从十多人的初创团队,到如今三十多人的规模,张春燕一直很感恩这群伙伴,“初创团队一直没变过,他们陪我们一路走来,相信这个企业肯定会好,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着。”

“做农业不像开餐馆,菜少盐或者少糖了,可以重新再做,很多时候是没有重来的机会的。”肩负着农户一季的收成,张春燕深感担子之重,每一步都尽力做到最细致。她跟踪农户到田间地头,一遍遍讲述有机肥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告诉他们大田什么时候要灌放水,基质育苗什么时候要补肥…… “农业是有时令的,忙的时候都集中到一起了。除了忙生产,还要挨家挨户去跟农户们讲解,嗓子都说哑了。我要对他们负责任,并不是把产品给到就可以了。”农忙时,张春燕的电话总是很忙。“他们遇到问题时打电话过来,我们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如果实在赶不过去,就第一时间沟通了解情况,大家共同探讨,提出建议。”“公司办公室主任接触了解有机肥后,自己种起了葡萄,又多了一份收入。”除就业岗位之外,无形之中,张春燕也给身边人提供了创业机会和方向。张春燕的公司带动周边妇女就业100多人次,多次组织妇女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技能操作,年培训人员150余人次。从餐饮转型到农业,从门外汉到创新者,张春燕夫妇把对土地的敬畏、对健康的坚守,融进了每一粒有机肥、每一株稻苗中。他们不仅让秸秆与粪便变废为宝,更让生态农业的理念扎根乡村。这条路虽难,却是一条通向未来的路,润江生态的故事仍在泥土与稻香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