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刘水新
乡村振兴,得先让传统产业活起来。而科技是给传统产业赋能的关键,更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在丹阳市皇塘镇“中华土元第一村”——鹤溪村,新星土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水新的名字早已和“土元”紧紧联系在一起。三十年间,她不仅带领500余户农户,把小虫子做成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大产业,更用科技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让土元从“不起眼的虫子”变成了农户手中的“金元”。
药典之考,科技破局
土元,学名土鳖虫,属于昆虫类中药材,其身体扁平且呈棕黑色,主要用于治疗血滞经闭以及产后淤血、跌打损伤等病症。“我打小就跟着父辈在养殖房里打转,手持探照灯,看土元爬过指尖,酥酥痒痒的。”1994年,刚成年的刘水新正式接过父辈的养殖事业。彼时,土元产业还停留在“散户摸索”阶段,没有统一标准,全靠经验判断。凭借祖辈传下来的技术和细心钻研,她很快崭露头角。
然而,这份坚守在2020年迎来了最大的考验——《中国药典》新增土元黄曲霉素检测指标。当时大多数养殖户的产品都因指标不合格被药企拒收,价格一路暴跌。“看着一筐筐土元卖不出去,养殖户蹲在门口哭,我心里难受极了。”

为了摸清原因,那段时间,刘水新的养殖房成了“实验室”,她带着团队反复试验养殖环境、基质配比、饲料成分,最终找到了关键:传统养殖中基质配比不当、饲料配比不当,是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核心原因。这让刘水新领悟到:产业要想行稳致远,必须主动向科技借力,才能破解发展难题。
当时,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正在寻找合作单位培养研究生,合作药企第一时间推荐了刘水新;同时,丹阳市农业农村局也在物色示范单位申报“江苏省现代农业推广示范基地”——三方需求一拍即合,产学研合作的大门就此打开。顺着这个方向,刘水新团队与南农专家共同制定出8项土元养殖规范化操作规程(SOP),还牵头起草了镇江市地方标准《地鳖养殖技术规程》。标准推行初期,有农户嫌麻烦不按规程来,结果土元存活率低、质量不符合要求,卖不上价。反观严格执行的农户,收益明显更高。“事实摆在眼前,大家慢慢就信服了。”
如今,按标准养殖的土元存活率大幅提升,产量比原先翻了两三倍,产品合格率从60%跃升至100%。合作社的“丹皇新星”牌土元,成了知名药企的指定原料,曾经的滞销品,变成了供不应求的香饽饽。
巾帼领航,土元兴村
“一人致富不是富,全村富裕才是福。”这是刘水新常挂在嘴边的话。2011年,她牵头成立新星土元专业合作社,通过“四统一”服务机制——统一提供种苗、统一采购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把分散的农户聚成了产业共同体,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如今,合作社已有106名社员,年产值超2000万元。

社员李素琼的故事,是合作社成员共富的生动缩影。多年前,李素琼中年丧夫,儿子正读高中,没有一技之长的她陷入生活困境。刘水新得知后,主动找上门:“跟着我养土元吧,种苗、饲料我先帮你垫着,技术我教你,卖货我帮你。”她先赊给李素琼450公斤种苗,又垫资5万多元购买饲料,还派技术员驻场指导——从如何控制养殖房温湿度,到何时采收、怎么炮制,手把手教到李素琼能独立操作。一年后,李素琼的土元干品卖出了30万元净利润,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致富明星”。

为了让技术落地更高效,合作社建立了一个主基地和五个分支示范点,示范点像“小组长”一样,定期开展现场观摩培训。“我们会把养殖户召集到示范点,现场教大家孵幼苗、管养殖,连采收后的烘干、储存都讲得明明白白。”刘水新说,每年合作社开展的培训观摩活动超300人次,不少养殖户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年收入增加20%以上。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养土元致富,辐射全国2000余户养殖户,还为100多名农村妇女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
创新升级,“金元”密码
“养土元不能只盯着干品卖,要把产业链拉长,让土元的价值最大化。”以前,由于土元雄虫不能入药,很多养殖户都直接扔了,刘水新便尝试用雄土元喂鸡、喂鱼,没想到养出的土元鸡肉质紧实,土元鸡蛋蛋香浓郁,一推出就成了爆款;在农产品展销会上,“脆皮金元”更是排起长队,每次都被抢购一空。“我们还和高校合作开发了中华地鳖酒、土元胶囊,把土元的药用价值挖得更透。”刘水新说,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提升了土元的附加值,还拓宽了市场赛道,让土元从中药材变成了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创新的核心,始终是人才与科技。如今,合作社不仅是南京农业大学的实践基地,还是全省首批“科技小院”——每年都有研究生来这里驻扎,把实验室搬到养殖棚。研究生荣敏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获取精准数据,她在合作社住了大半年,每天和养殖户一起观察土元生长,记录不同添加剂对土元品质的影响。荣敏说:“在养殖场做研究,比在学校实验室更接地气,成果能直接用到生产上。”
此外,刘水新还积极吸引新农人加入行业。2024年,来自江西的新农人何佳明两次来合作社“取经”——第一次学立体高密养殖技术,第二次则是探讨如何深挖土元附加值。何佳明说:“我想把皇塘的模式带回家乡,刘理事长把规程、销路都跟我讲得明明白白,还答应帮我对接药企。”“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为土元产业注入了新活力。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招聘年轻人,提供培训、搭建平台,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个小众产业。”刘水新说。

未来,刘水新希望能把皇塘土元打造成行业标杆,助力“土元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让更多人知道“中华土元第一村”的名号。她说:“地方发展得有特色产业,更得让产业有后劲。我们要靠人才把养殖技术做得更智能,把深加工产品做得更丰富,让土元产业从‘有特色’变成‘有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一直领跑。”
从承袭祖业到科技破局,再到带动共富,刘水新坚信,只要敢创新、善借力、肯分享,小小的土元也能撑起乡村振兴的大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