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低聚糖(HMOs)被誉为“奶黄金”,是母乳中仅次于乳糖和脂质的第三大固体成分,也是含量最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生命早期健康具有多重关键益处。含有HMOs的配方奶粉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而王莹与丈夫创立的苏州一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合成生物学为剑,奋力刺破技术垄断的壁垒,不仅实现了全球已获批的8种HMOs全谱系合成,其中6种单品还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从临床需求到“菌株工厂”
“创业源自科研初心。”王莹的叙述始于丈夫——他是中国最早从事CAR-T细胞治疗研究的科学家之一。长期接触肿瘤患者的肠道菌群报告时,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关键矛盾:患者的癌细胞被有效控制了,化疗却像一把双刃剑,几乎摧毁了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导致免疫力如同漏底的木桶,难以恢复。团队深入研究后发现,新生儿能快速构建健康肠道菌群的奥秘藏在母乳中的HMOs里。这种特殊物质能精准“喂养”双歧杆菌,成为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养分”。然而,现实的冷水迎面泼来。彼时HMOs完全依赖进口,每克售价超500元,成人每日需服用20~30克。“这哪是治病,简直是烧钱。”王莹的语气里带着心疼,“既然找到了问题根源,为什么不自己把它做出来?”这个念头成了一兮生物诞生的原点。
研发之路远比预想的更为崎岖。HMOs作为母乳中的天然成分,其化学提取或母乳直接收集均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团队遂将目光投向合成生物学: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大肠杆菌,使这些“微生物工厂”定向产出HMOs。“如同给细菌重新编程,将其生存使命转变为生产HMOs。”王莹解释道。

技术攻坚告捷后,行业法规的破冰重担又落在王莹肩头。“此前中国奶粉无法添加HMOs,因缺乏国产原料,连申请添加的资格都不具备。”2023年,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两种HMOs成分(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不过目前,HMOs仅允许添加到3岁以上儿童粉、调制乳、辅食等产品中。”王莹补充道,“婴幼儿奶粉中添加HMOs还需要等待,但进展已经很快了,我们正积极推动相关审批。”这背后是法规差异:婴儿配方奶粉实行严格的注册制,每一项新配料都需单独审批;而儿童粉等采用备案制,流程相对灵活。
技术攻坚重塑全球市场
技术型创业的艰辛远超常人想象,资金短缺与人才匮乏如同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初创期的一兮生物最艰难时账户里仅剩2000元,连员工工资都难以保障。人才方面,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高端人才本就稀缺,初创企业更是难以吸引。转机出现在2022年——一兮生物搬迁至苏州工业园区。这里不仅提供了资金扶持与政策倾斜,更依托丰富的生物医药人才储备,为企业注入了强劲活力。“苏州工业园区宜居宜业,我们和一起创业的同事,都把家安在了这里。”王莹的笑容里带着满满的归属感。

如今,一兮生物的研发中心扎根苏州工业园区2.5产业园,是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生产基地落户安徽黄山,作为安徽省生物制造产业重点工程,全线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HMOs单体工厂。“我们不直接生产奶粉等终端产品,专注做HMOs原料供应商。”王莹解释,“乳企的产业链已经很长——从种草养牛到加工销售,没必要再让他们自建HMOs工厂。我们做生物科技的芯片,他们做终端产品的品牌,分工才能更高效。”
这种工业化思维贯穿企业全链条。在生产基地,全球批准的8种HMOs一兮生物均可生产,目前已实现6种单品的工业化规模生产,形成“品种多”的独特优势;高效菌株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目标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结合上游菌株技术与下游生产工艺,减少杂质生成、简化处理环节,实现“成本低”的优势;全水相提纯技术配合定制化工艺,如颗粒度、溶解性、流动性调整等,则让一兮生物具备“纯度高”的第三大优势。
成本低、纯度高、品种多的组合优势,重塑了全球市场格局。德国巴斯夫退出HMOs领域,荷兰菲仕兰的HMOs业务也撤出中国市场等。与此同时,一兮生物成为国内首家集自主研发、规模化生产与合规审批于一体的HMOs供应商。“我们通过努力,把‘奶黄金’从‘贵族专享’变成了‘普惠原料’。”对王莹而言,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创业初心的回响。
成为孩子的榜样
一兮生物的团队中,女性占比超七成。“生物专业本就女生多,读研读博的更拼。”“我们招聘时常常会出现十名候选人里有八个是女性的情况。”这种“她力量”塑造了独特的团队文化:办公室角落设有“儿童零食柜”,装满健康饼干和果泥,专为带娃上班的员工准备;微生物发酵需连续作业,团队实行“弹性调休制”,凌晨三点做完实验的员工,当天可以在家补觉。
作为4岁男孩的母亲,王莹对“平衡”有着更深切的体悟:“能陪孩子的时间确实有限,有时出差我会带着他,让他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尽管无法每日亲手准备早餐,但能为孩子拓宽视野,她认为这份付出是值得的。这种“不圆满”的取舍,源于她对“母亲角色”的深思:“我难以兼顾完美母亲与完美创业者,但至少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有次带儿子参加行业展会,小家伙目睹妈妈汗珠滚落、忙碌布置的身影,竟踮起脚尖伸出小手帮忙。那一刻她豁然领悟:陪伴未必是时刻相守,而是让孩子看到努力的模样。

如今,王莹的目光投向更宏大的命题——粮食安全。团队正推进“微生物蛋白”项目:利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发酵生产动物饲料蛋白,替代依赖进口的大豆。“中国大豆进口依赖度超过80%,每年进口量接近一亿吨,一旦供应链波动,饲料短缺会直接影响肉奶供应。”她解释,“我们的技术能让废弃的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转化为优质的蛋白饲料,一旦大规模产业化,可以摆脱蛋白饲料的进口依赖。”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一兮生物之名,取自《道德经》,承载着探索生命之道、通达进化之变、成就造物之知的愿景。对王莹而言,这场合成生物学的破局之战才刚刚开始。正如她常对团队说的:“我们做的不是生意,是让生命科学回归生命本身——无论是奶粉里的HMOs,还是秸秆里的蛋白,最终都要回到‘人’的需求里。”
作者: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