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章梦燕时,她正在核对暑托报名名单。“今年,我们和辖区内的相城高新区实验小学合办暑托服务点,既能盘活学校资源,又能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她抬头时眼里带着笑,“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里交朋友,家长接送时也熟络起来——这张‘熟人网’就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开始织就。”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建元社区,下辖6个商品房小区,7400多户、2万常住人口。2023年9月,调任建元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兼主任的章梦燕,面对的是典型的“热闹的陌生人社会”:电梯里点头之交的邻居、微信群里为车位争吵的业主、年复一年排在投诉榜前列的物业矛盾……如何把“陌生人”变成“熟人”?这位85后小章书记用“三张网”给出了破局之策。

资源网,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没想到地铁站里还能上课!”在地铁4号线姚祥站的青年夜校里,28岁的雯雯正跟着老师学习衣柜收纳技巧。她翻着笔记本说:“以前和同小区的小林在电梯里碰见过三次,都没说过话,现在夜校成了我们的‘接头暗号’,上周还约着一起逛超市呢。”这所苏州首家开进地铁站的公益性夜校,是建元社区盘活各方资源织密服务网的生动注脚。
2024年,章梦燕带领社区两委绘制的“建小元成长地图”上,22个点位如繁星密布:8个服务点位,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综合活动中心为主阵地,同时在6个小区分别设立“建小元碰头点”。义诊、理发等贴心服务被送到居民身边,大家也能在此共商小区发展,真正实现“服务不出小区、矛盾不出楼栋”。4个学校点位、3个高校点位与7个共建单位共同编织成资源矩阵。“共建医院的医生团队定期走进社区,开展专业培训、健康讲座和现场问诊。”章梦燕指着地图上的标识介绍。

解决停车难题是资源整合的又一生动案例。城立方花园建设之初仅规划不到700个车位,随着私家车增多,见缝插针式乱停让居民苦不堪言。小区附近的工匠广场地下停车场有100多个闲置车位,经多方协调促成“共享停车”方案:居民以优惠价包年租用,既化解了停车难题,又为广场增添了收益。“现在半夜再也不用被挪车电话吵醒了。”业主方先生说。
7月2日,“家和相城”全国巾帼文明岗家庭赋能试点项目在建元社区正式启动。在相城区妇联主导下,全国巾帼文明岗、相城区公安分局中心商贸城派出所巾帼服务队与建元社区妇联开展结对共建。项目通过联动聚力、队伍培育、阵地建设、就业帮扶、家风倡导及心理赋能等多维度发力,系统构建家庭赋能体系。这是建元社区深化资源整合的又一实践,章梦燕表示:“项目将充分激发巾帼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助力基层善治水平提升。”
治理网,把矛盾化解在网格里
物业服务是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小事”,也是建元社区的“老大难”。“去年集成指挥中心的数据显示,我们社区80%的投诉都和物业有关。”章梦燕毫不避讳地说。在她看来,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回避问题会酿成社会不稳定的大问题。“商品房小区的居民更关注个人利益,物业更讲成本,两者的利益鸿沟需要社区来填。”
填沟的关键是2024年11月社区党总支升格后启动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6个小区党支部构建起“1+7+N”治理矩阵:以党支部为核心,统筹7支骨干力量,联动多元主体。尚景花苑的公交难题是治理矩阵的一项生动实践:880路西线不停靠吴家宅站,这里的老人去最近的地铁站要走20分钟。多方代表现场勘查,发现问题出在站台离路口太近,公交车左转需跨四个车道,存在安全隐患。集思广益后,相城交警元和中队决定将右转车道调整为公交专用道。一周后,880路西线正式停靠。“现在和老伴买菜看病,下了公交走两步就到家。”73岁的王阿姨攥着老年卡笑得眉眼弯弯。

2025年4月启动的“靠谱管家”物业联盟,则成为社区治理网络的关键节点。联盟汇聚6家物业公司,发布包含物业服务提升、环境美化、文化共建、技能培训四大类共10项任务的年度行动清单。运行至今,联盟已开展联合巡查16次,整改垃圾分类、楼道堆物等痛点问题237处;成功举办多场物业技能大比武,裕沁庭东区“党员带头+智慧服务”模式在联盟内全面推广;裕沁庭东区、西区两个项目荣获“江苏省示范物业管理项目”称号。社区牵头带领20名业委会主任及物业经理赴高新区开展深度研学,“如今各方共商共议,物业主动承诺‘我们能做’,居民真诚回应‘我们理解’,这道鸿沟正逐渐弥合。”章梦燕说。
活动网,把温情融进日常里
“现在我们天天来这儿活动,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在依云华苑的日间照料分中心,68岁的李阿姨和姐妹们正跟着视频跳八段锦。这里曾是闲置房,章梦燕协调专项资金改造后,成了老年大学、合唱队、书法班的主阵地。
让李阿姨们“走出来”的,是社区孵化的海棠公益班。课程覆盖全生命周期:学龄前孩子有育苗课堂;青少年有暑托班;青年有收纳、书法夜校;中年有心理课堂;老年有模特、二胡班。该项目获评苏州市首批“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入选2024年苏州市“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特别的是,课程实行小额收费,并注入海棠公益金。截至目前,公益金已累计达9.6万元,用于困难家庭帮扶、困境儿童“微心愿”的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建元社区成功培育出两个社会组织:一个是由青年党员吴红梅牵头组建的进校园志愿服务队;另一个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晏平领衔的“晏平心理工作室”。工作室聚焦家庭关系、青少年心理等主题,累计开展专题讲座19场,为200余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目前,建元社区在裕沁庭东区培育陪诊师志愿者队,通过培训帮助25名居民掌握陪诊技能,15人考取了行业证书,既解决了独居老人看病难问题,又为待业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
“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把‘你好’变成‘吃了吗’,把‘投诉’变成‘商量’,把‘邻居’变成‘家人’。”章梦燕说。如今的建元社区,青年夜校的灯越点越亮,物业联盟的会越开越顺,海棠公益班的笑声越来越响——这张由资源、治理、活动织就的“熟人网”,正把2万居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