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邻共谱种菜曲
明前茶
一
“新鲜的四季豆上是微微有毛的,收获时不要扯着豆角生拉硬拽。不然,手温会烙去豆角上那层茸毛,留下两三个鲜明的指印。”
“扁豆要熟了,半绿半紫的扁豆,烧起排骨来真是一流。”
“黄瓜挨着泥土的地方,从来见不着太阳,瓜皮就有点发黄。”
“今天要赶紧把所有变红的西红柿都摘下来了。隔壁的爷爷说,这个天,气温又高,三场大雨一下,熟透的西红柿就会从蒂部被雨水撑裂。”
到了夏天,唐姐天天呼我与她一块儿下地,体验摘菜采果的乐趣。
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白领工作的唐姐,身体里的属于中国人的种菜基因是何时萌发的?应该是在她的退休进入一年倒计时之后。在此之前,唐姐在市中心的一家大银行工作了整整32年,在那幢恢宏的民国建筑里,她送走了青春,迎来了提拔,带大了儿子,送别了父母。最终,研究生毕业的儿子执意要去一线城市发展。唐姐的心就像在阶梯上踏空了一脚,猛地一揪,紧接着,将要离开工作岗位的淡淡的伤愁,与一年也见不了儿子几面的失落搅和在一起,让那天的月亮微微地起了毛。
唐姐开始依赖安眠药才能入睡,老公于心不忍,便建议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依赖工作和依赖儿女一样不可靠,总要另找寄托的。不如带着你的古筝,我们找时间去郊区散心吧。
二
正好,唐姐老公的一位同事想出租自己家在郊区的老宅,唐姐两口子听闻消息,便去看看。到了地方,一看,便中了意,那老宅翻新过,是个小二楼。最让唐姐心动的是,它有一个大院子,可以改建成花园,也可以种菜。唐姐的目光扫过院子里残留的瓜棚豆架,心中的蓝图也渐渐清晰起来。哪里可以种几棵玉米,哪里可以栽几株葵花,哪里可以搭架子种黄瓜和西红柿,哪里可以栽上苋菜、茼蒿和菊花脑,她马上盘算起来。
老公劝她不要太冲动,这里离市中心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打理菜园也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夫妻俩虽都是农家子弟出身,可考上大学以后再也没有干过农活。唐姐听了老公的意见,也有点迟疑,她稍一思忖,取出古筝,打算对着这夕阳西下,苍古萧瑟的院子弹上一曲《渔舟唱晚》。
弹至一半,忽见隔壁院子的老夫妻站在半掩的院门外“听壁角”,手中还拿着翻晒稻谷的耙子。唐姐一曲弹毕,推门笑道:“打扰你们了吧?”隔壁老汉双手合十,带笑回应:“你弹你弹,我们虽不懂,也好像听出是有人趁着夜火在捕鱼,丰收了,很开心。农村现在人少,一年也听不了一个曲子,你弹得太好听啦,我们听得都忘了做活了……”
唐姐一笑,回到廊下,又弹起了《紫竹调》和《青花瓷》。她心里已经有主意了。热爱音乐的人,应该是个好邻居,俗话说,“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要是真的租了这里的房子,退休前的日子,自己必定是两头跑。平时上班,恐怕得委托这边的邻居照看宅院。一眼望去,这60多岁的老汉和他的老伴,眼神清亮,笑意盈盈,还有心听曲,应该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家。
房子顺利地租下来了,修缮房屋和院落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等到2025年春天,院中的杂物清空了,地平整好了,羊粪肥等底肥下足了,蔬菜种子也一包又一包地买回来了,不巧的是,又遇见了春旱,几十年一遇的大旱让种子的出苗结果极其不乐观。唐姐无奈,又陆续补种了两次,才基本出苗整齐。
她家的钥匙早就交给了隔壁邻居,嘱托老两口有空去给她的菜浇点水,为了替老两口省力,唐姐买好了冲淋喷头和输水软管,可一看要交的水费,却比预想的少很多。问了才知道,隔壁老汉和老婆婆觉得自来水贵,经常去打了井水和河水,骑三轮车运来,替唐姐浇灌菜园。唐姐不过意,给老汉发的红包,过了24小时必定会退回来,这可如何是好?老汉笑着回应:“力气用了还有,水井和大河,又不带盖子。如果你真觉得过意不去,那下次来的时候,从城里给我和老伴带两根大油条吧。我们这里想买油条,要特意跑到镇上去买,有30里地哩。我和老伴已经半年多没有吃到油条和麻团了。”
于是,每次回小院,唐姐都要张罗着给老两口带点什么,卤鸭翅,红烧蹄髈,鲜牛奶,不惜为此准备了冰袋。老公有些奇怪,提醒唐姐:也有更方便的常温牛奶的。唐姐笑道:“你不知道农村老年人节俭么,如果送一箱保质期长达半年的常温奶,他们是一定要存着,等孙儿回来招待他们的。”
三
到了初夏,绵绵的雨水终于来了。每一次下地,唐姐都觉得自己的球鞋上带着的湿泥有二斤重。隔壁老汉看着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地里忙活,笑道:“你怎能不准备一双胶靴呢?我给女儿准备的胶靴,她也没穿过两天,不嫌弃的话你就换上。”
换上胶鞋,唐姐这才明白运动鞋为何不适合下地,因为它鞋底的防滑纹路曲里拐弯,极其复杂,嵌进去的湿泥很难剔出来。而胶靴底部的防滑纹路是规律的波浪形,即使嵌了很多泥进去,只要用小树棍一挑一抹,整条的烂泥就被剔出来了。胶靴也方便人在路过小溪和灌溉水渠的时候,直接把脚伸进去踩水。水流汩汩汤汤,不一会儿,胶靴就冲得干干净净。这些常识,只有亲自种过地以后才能知道。
唐姐发现,在她租了农村的宅院开始种地之后,她才与四季的流转和天气的阴晴转变有了切肤的关联,她才知道,一场误了季节的雨并不能使已成型的圣女果再膨大一圈,只是能使它的含水量略高,这样单果的分量会重一些,种地人的损失也会略小。风调雨顺这件事,真的是关乎每一个种地人的辛劳和收获呀。
对唐姐来说,夏日的收获不仅是这些亲手种出的蔬菜,还有鲜甜的空气,黄昏的流云,信手弹拨的筝曲,还有被汗水冲走的忧虑,以及由此带来的开阔心境。时光飞逝,茄子变紫了,菜瓜上密密的绒毛开始变短了,玉米穗子吐出的须子从淡黄色变成了深红棕色,薄皮青椒辣味深重,开始打起了螺丝形的卷儿。偶尔,别人地里的薄皮西瓜听闻惊雷,自己就会砰的一声炸开。你听见了,打一声招呼,就可以取来吃。
最近的周末,唐姐带我一起下地采摘,收获丰硕的蔬菜和水果,都打着滚儿在流水中洗净。唐姐的老公在院中搭起了一个烧烤架子,招呼隔壁的老汉和老婆婆一同来吃午饭。老汉吃惊地看到,不仅是成串的鸡翅和牛肉、切段的玉米可以在炭火上煨烤,整只的大茄子也可以放在火上烤至绵软,薄皮青椒整只烤透后撕去皮,与茄子一同放入舂钵,再加入皮蛋两只,略舂数下,茄子的鲜甜和薄皮椒的辛烈混合在一起,添上溏心皮蛋的绝妙口感,就是顶好的下酒菜。
酒足饭饱,再聆听唐姐即兴演奏古筝曲《梦江南》,隔壁老汉微微醉了,他以筷为器,轻轻敲打面前的酒杯与茶碗,整个场景,让我想起一千多年前,杜甫写过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是的,夏日的平朴趣味与浓郁人情,丰茂收获与热烈余韵,既有幸福满满的一面,又有惘然若失的一面,这其中的真实感受,我们与千年前的杜甫,也有心曲共通的地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