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饺
朱晓纯
亲爱的爸爸: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藿香季,窗前屋后的藿香长得如火如荼。小时候的我对气味特别敏感,喜欢藿香叶那若即若离却清新好闻的薄荷味。每次学着大人泡藿香茶的时候,都会将藿香叶一丝丝撕开,变成一缕缕碎片,其薄荷的清香更浓郁了。梅雨季节时,您总会摘下一二十片藿香叶子,包上甜豆沙,在土鸡蛋搅拌的面粉糊里拖一下,放在油锅里一炸,立即变成了香甜可口的藿香饺。从小到大我吃过您做的无数次藿香饺子,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您在部队做的那些藿香饺子。
小时候觉得最美的地方就是您的营区,最美的衣裳就是绿军装。在营区,我第一次见到只有在小人书上才看到的大炮和坦克。酷暑难当,黄沙满面,您和战友在烈日下训练,豆大的汗水顺着脸颊滚下来,一个个晒得又红又黑,但是一个个咬紧牙关坚持住,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训练场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八个鲜红大字映入我眼帘,牢牢地镌刻在我脑海中。
部队深处大山之中。山里藿香和荆芥特别多,每次您都会采上一大筐藿香和荆芥,准备做藿香饺慰劳这些远离家乡和亲人,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在部队中过着清贫辛苦生活的青年官兵们。绿油油的藿香叶子包裹着猪油豆沙,在大锅里一炸,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熟悉的甜香味。金黄色的皮,里面绿油油,再里面紫汪汪,非常酥软可口。叔叔们忍不住问您这个饺子的名字,您微笑着说:这是幸福饺。小时候我不能理解您的说法。等经历过人生起伏,懂得珍惜和感恩,我才明白幸福是一种精神追求,取决于内心的平静和踏实,不取决于物质上获得多少,而在于为国家社会奉献了多少。家国情怀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追求。
爸爸,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跟您说:“您的外孙已成长为精干利落的野战部队基层指挥官,他传承了您勇敢、坚强有韧性的品质,而且和您一样,在何种艰苦境遇下都能拥有温和而强大的力量,都能营造一种向上的美好的感觉。”
记得我第一次去儿子部队,当汽车穿行在粤北群山的山肚子里,我思绪万千,童年美好的回忆历历在目。到了部队营区,远远看到训练场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八个鲜红大字,在营区门口看到晒得黑黝黝的儿子,我百感交集。
儿子热情地带我参观营区,并告诉我明天是老兵离队的日子,连队今晚要开欢送会,伙房要加餐。“妈妈您真有口福,今晚会吃到念念不忘的一道美食哦,猜猜看,是啥?”看着儿子神秘、狡黠的笑容,我一时想不出答案。
参观完部队营区,干净整洁、各种现代化设施的新营区让我刮目相看。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个连宿舍区墙上那一块块英雄荣誉匾,荣誉匾对每位官兵都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晚上我应邀参加老兵退伍欢送会,这些战士大多是00后,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群年轻的小伙,把青春和热血洒在军营。经年累月的露天训练让每个人皮肤都晒得黝黑,可他们依旧朝气蓬勃,充满阳光和向上的精神。“黑珍珠”,是战友们对自己的爱称,更是他们好好训练获得的勋章。
退伍仪式上最后一次全连点名,最后一次唱连歌,儿子和班长们为即将离队的战友们卸下军衔,战友们握紧彼此的手,久久不愿分开,所有人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欢送晚餐特别丰盛,有烤鸡、泉水鱼,还有一个我想不到的菜,藿香饺——幸福饺。岭南的广藿香比苏、皖藿香叶片大了许多,那一个个藿香饺像一个个小馒头,咬一口,里面满满的蜂蜜和白糖,又夹杂着浓郁的藿香味。哦,这正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无私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幸福味道。
爸爸,我永远记得您说的话:“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女儿:晓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