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关于做好暑期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的部署要求,丰富未成年人暑期精神文化生活,连云港市妇联联合市关工委精准聚焦少年儿童尤其是困境儿童成长需求,搭建集知识学习、实践体验、情感陪伴于一体的成长平台,设计爱国主义、强军强国、实践育人等不同特色鲜明主题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浸润心灵,用鲜活的强军故事点燃信念,以务实的实践课程锤炼本领,精准切入困境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暗区与成长引导的盲区,推动他们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涵养品格、收获成长,让每一颗“海生草”都能在温暖陪伴中筑牢精神根基,在榜样力量中明晰成长方向。
在第98个“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来自东海、赣榆、连云三地50余名“海生草”学员在爱心妈妈陪伴下参加“探寻军事奥秘,传承强国精神”暑期赋能成长实践营,通过实地探访、沉浸体验、互动感悟等形式,让困境留守儿童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历史温度、感知国防力量、厚植家国情怀,为成长注入“红色基因”与“安全铠甲”。
探秘军营:在钢铁洪流中厚植
清晨,满载期待的大巴车驶向空军某旅驻地,在爱心妈妈“服从纪律、注意安全、用心感悟”的叮嘱声中,拉开本次研学实践活动
踏入飞行训练场,停机坪上一排静立待飞的战机映入眼帘——银灰色的机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冽光泽,机翼如展翅的鹰隼蓄势待发,孩子们屏息驻足,深切感受“国之重器”的震撼与守护意义。一声声轰鸣划破天际,一架架战机如离弦之箭直冲云霄,孩子们昂首凝视,目光紧追天际银弧,“太厉害了!会飞的钢铁巨人!”那一道道渐渐远去划破云层的力量轨迹在孩子们心中刻下光亮,震撼久久不
走进英模连队,荣誉墙上闪烁着接续传递的英连精神,熠熠生辉;宣传片中流淌着峥嵘岁月,历历在目;“豆腐块”里蕴藏着铁纪军规,方方正正。随着讲解员的生动介绍,连队从组建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和平年代的使命担当,从战火纷飞中的浴血奋战到新时代强军目标下的砥砺前行,一段段峥嵘岁月、一个个英模故事徐徐铺展。“海生草”班孩子感慨:“原来我们的安宁生活,是无数战士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的。”眼神中更添崇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孩子们近距离观摩枪支拆卸与组装,了解装备性能用途。金属零件碰撞声清晰可闻,孩子们踮脚凝望,小心翼翼轻触枪身,冰凉触感从指尖传来,有孩子怯生生发问:“这就是守护国家的枪吗?”声音中透着满满的敬
战机旁,听着“雷达能探透云层、发动机能托举战机升空”的讲解,孩子们眼中闪烁光芒。一名男孩循着讲解在空气中勾勒战机轮廓,轻声说:“长大了,我也想驾驶这样的飞机翱翔蓝天。”话音未落,身边响起一片附和——震撼之余,心里悄然埋下的,是对国防科技的好奇,是比天空更辽阔的向
这场军事探秘不是简单的“开眼界、看热闹”,而是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国之重器”的震撼力量,真切理解“欲擎九鼎之重,先铸万里长城!”的深刻内涵。这场沉浸式体验的深意——英模精神的浸润、国防装备的认知、实战训练的观摩,正让“国家安全”从抽象概念变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具象感
走进消防:在实战演练中筑牢
午后阳光炽热,大巴车平稳驶入连云港市消防支队。消防教育体验馆内,火灾隐患的模型与逃生技巧的图板有序陈列,消防员手持灭火器,详解“提、拔、握、压”四字诀,指导孩子们轮流体验灭火。“对准火焰根部,用力按下压把……”在“呲呲”的灭火声中,孩子们不仅掌握实用技能,更理解“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深刻道理。模拟烟雾通道前,孩子们逐个进行“低姿弯腰捂口鼻”逃生演练,按亮“应急指示灯”的瞬间,有孩子恍然:“原来楼道里的绿光,是救命的路
消防车旁的装备区宛如“神奇宝库”——橙红色的水带、整齐的救生服、锋利的切割机……从老式装备到现代破拆工具,一代代消防装备的升级迭代,诉说着应急救援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孩子们在消防员协助下轻触消防车轮胎,惊叹于“可装载二十吨水”的容量,尝试拎起水带、握住水枪时,高压水流喷涌而出,水花沾湿发梢,孩子们直言:“原来消防员每天要扛起这么重的水带!
从体验馆的谨慎学习,到装备区的好奇打量,从实战操作到精神感悟,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愈发明亮——“安全”“守护”不再是课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水带的重量、水枪的力量,是消防员额角的汗珠里承载的千钧责任。这一堂安全教育是成长的“必修课”,有效将“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红门课堂”既强化了应急避险能力与安全意识,更让孩子们体会到“逆行者”的担当——这种“守护”精神与军营奉献精神一脉相承
对话历史:在红色记忆中传承强
午后时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内灯光辉映,开启历史对话之旅。在小讲解员的引领下,孩子们缓步走过“五四运动在连云港”“抗日烽火燃港城”“解放连云港”等展厅。泛黄的书信、锈迹斑斑的武器、复原的战斗场景……无声的文物诉说着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
“这位是连云港籍烈士符竹庭,1943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听到烈士事迹,不少孩子眼眶湿
报告厅内,在“寻找爱国印记——城乡儿童手拉手”爱国主义教育宣讲环节,市区小志愿者们昂首挺胸,用清澈而郑重的声音向偏远乡村的“海生草”孩子们讲述伟大革命故事,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对英雄的无上崇敬,台下的孩子们静静聆听,有的湿润了眼眶,有的攥紧了拳头
活动尾声,精心安排了“心里有话对烈士说”与“把和平画给烈士看”两个特殊环节。有的孩子写下稚嫩而真挚的话语:“谢谢烈士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今日之中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盛世,是你们用牺牲铺就的光明坦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一张张纸条,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卡纸上有的孩子画下高楼林立的港城新貌、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红领巾”向烈士纪念碑敬礼等鲜活场景…
来自赣榆区九里中心小学“海生班”沙画艺术班的瑶瑶举起自己的画作,坚定而笃定地说:“我想让烈士们知道,他们用鲜血守护的家园,现在真的很美,如您所盼
画笔与信纸交织间,革命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融入孩子们的心灵。此刻,城乡的界限在红色故事里消融,一双双紧握的小手,将烈士的精神化作共同的记忆,让“爱国”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看得见的牺牲、摸得着的温暖、连得住的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此次“探寻军事奥秘,传承强国精神”赋能成长实践活动是连云港市妇联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生动实践。强国精神不仅是金戈铁马的豪情,更是代代相传的责任与担当。从军事营地的震撼到消防演练的实用,从革命纪念馆的感动到全程护航的温暖,通过沉浸式参观与互动体验,在“观、听、做、悟”中深植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种子,激励孩子们不断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化爱国之情为强国之志、报国之
铸魂强基育新人,研学实践担使命。孩子是未来也是希望,今后,连云港市妇联将持续创新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形式载体,推动更多少年儿童在实践中感悟强国精神,通过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强烈主人翁信念,激励孩子们在未来用双手书写港城壮
探秘军营:在钢铁洪流中厚植国防情怀
清晨,满载期待的大巴车驶向空军某旅驻地,在爱心妈妈“服从纪律、注意安全、用心感悟”的叮嘱声中,拉开本次研学实践活动的序幕。
踏入飞行训练场,停机坪上一排静立待飞的战机映入眼帘——银灰色的机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冽光泽,机翼如展翅的鹰隼蓄势待发,孩子们屏息驻足,深切感受“国之重器”的震撼与守护意义。一声声轰鸣划破天际,一架架战机如离弦之箭直冲云霄,孩子们昂首凝视,目光紧追天际银弧,“太厉害了!会飞的钢铁巨人!”那一道道渐渐远去划破云层的力量轨迹在孩子们心中刻下光亮,震撼久久不散。
走进英模连队,荣誉墙上闪烁着接续传递的英连精神,熠熠生辉;宣传片中流淌着峥嵘岁月,历历在目;“豆腐块”里蕴藏着铁纪军规,方方正正。随着讲解员的生动介绍,连队从组建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和平年代的使命担当,从战火纷飞中的浴血奋战到新时代强军目标下的砥砺前行,一段段峥嵘岁月、一个个英模故事徐徐铺展。“海生草”班孩子感慨:“原来我们的安宁生活,是无数战士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的。”眼神中更添崇敬。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孩子们近距离观摩枪支拆卸与组装,了解装备性能用途。金属零件碰撞声清晰可闻,孩子们踮脚凝望,小心翼翼轻触枪身,冰凉触感从指尖传来,有孩子怯生生发问:“这就是守护国家的枪吗?”声音中透着满满的敬畏。
战机旁,听着“雷达能探透云层、发动机能托举战机升空”的讲解,孩子们眼中闪烁光芒。一名男孩循着讲解在空气中勾勒战机轮廓,轻声说:“长大了,我也想驾驶这样的飞机翱翔蓝天。”话音未落,身边响起一片附和——震撼之余,心里悄然埋下的,是对国防科技的好奇,是比天空更辽阔的向往。
这场军事探秘不是简单的“开眼界、看热闹”,而是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国之重器”的震撼力量,真切理解“欲擎九鼎之重,先铸万里长城!”的深刻内涵。这场沉浸式体验的深意——英模精神的浸润、国防装备的认知、实战训练的观摩,正让“国家安全”从抽象概念变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具象感知。
走进消防:在实战演练中筑牢安全防线
午后阳光炽热,大巴车平稳驶入连云港市消防支队。消防教育体验馆内,火灾隐患的模型与逃生技巧的图板有序陈列,消防员手持灭火器,详解“提、拔、握、压”四字诀,指导孩子们轮流体验灭火。“对准火焰根部,用力按下压把……”在“呲呲”的灭火声中,孩子们不仅掌握实用技能,更理解“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深刻道理。模拟烟雾通道前,孩子们逐个进行“低姿弯腰捂口鼻”逃生演练,按亮“应急指示灯”的瞬间,有孩子恍然:“原来楼道里的绿光,是救命的路标!”
消防车旁的装备区宛如“神奇宝库”——橙红色的水带、整齐的救生服、锋利的切割机……从老式装备到现代破拆工具,一代代消防装备的升级迭代,诉说着应急救援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孩子们在消防员协助下轻触消防车轮胎,惊叹于“可装载二十吨水”的容量,尝试拎起水带、握住水枪时,高压水流喷涌而出,水花沾湿发梢,孩子们直言:“原来消防员每天要扛起这么重的水带!”
从体验馆的谨慎学习,到装备区的好奇打量,从实战操作到精神感悟,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愈发明亮——“安全”“守护”不再是课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水带的重量、水枪的力量,是消防员额角的汗珠里承载的千钧责任。这一堂安全教育是成长的“必修课”,有效将“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红门课堂”既强化了应急避险能力与安全意识,更让孩子们体会到“逆行者”的担当——这种“守护”精神与军营奉献精神一脉相承。
对话历史:在红色记忆中传承强国精神
午后时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内灯光辉映,开启历史对话之旅。在小讲解员的引领下,孩子们缓步走过“五四运动在连云港”“抗日烽火燃港城”“解放连云港”等展厅。泛黄的书信、锈迹斑斑的武器、复原的战斗场景……无声的文物诉说着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的牺牲。
“这位是连云港籍烈士符竹庭,1943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听到烈士事迹,不少孩子眼眶湿润。
报告厅内,在“寻找爱国印记——城乡儿童手拉手”爱国主义教育宣讲环节,市区小志愿者们昂首挺胸,用清澈而郑重的声音向偏远乡村的“海生草”孩子们讲述伟大革命故事,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对英雄的无上崇敬,台下的孩子们静静聆听,有的湿润了眼眶,有的攥紧了拳头。
活动尾声,精心安排了“心里有话对烈士说”与“把和平画给烈士看”两个特殊环节。有的孩子写下稚嫩而真挚的话语:“谢谢烈士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今日之中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盛世,是你们用牺牲铺就的光明坦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一张张纸条,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卡纸上有的孩子画下高楼林立的港城新貌、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红领巾”向烈士纪念碑敬礼等鲜活场景……
来自赣榆区九里中心小学“海生班”沙画艺术班的瑶瑶举起自己的画作,坚定而笃定地说:“我想让烈士们知道,他们用鲜血守护的家园,现在真的很美,如您所盼!”
画笔与信纸交织间,革命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融入孩子们的心灵。此刻,城乡的界限在红色故事里消融,一双双紧握的小手,将烈士的精神化作共同的记忆,让“爱国”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看得见的牺牲、摸得着的温暖、连得住的心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此次“探寻军事奥秘,传承强国精神”赋能成长实践活动是连云港市妇联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生动实践。强国精神不仅是金戈铁马的豪情,更是代代相传的责任与担当。从军事营地的震撼到消防演练的实用,从革命纪念馆的感动到全程护航的温暖,通过沉浸式参观与互动体验,在“观、听、做、悟”中深植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种子,激励孩子们不断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化爱国之情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铸魂强基育新人,研学实践担使命。孩子是未来也是希望,今后,连云港市妇联将持续创新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形式载体,推动更多少年儿童在实践中感悟强国精神,通过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强烈主人翁信念,激励孩子们在未来用双手书写港城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