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市妇联“泰慧言・在你身边”—“宣讲+服务”阳光行动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市文旅集团立足文旅资源优势,组建“一旅‘微’光”巾帼志愿服务队,以海陵区城中街道文昌社区为结对阵地,围绕“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需求,高质量推进“微光映朝夕”志愿服务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锚定品牌建设
构建“宣讲+服务”一体化推进格局
1.强化品牌定位,明确服务方向
紧扣市妇联“群众点单+巾帼志愿服务队接单”模式,以“微光映朝夕”为项目核心品牌,聚焦“思想引领+民生服务”双主线,将“泰慧言”巾帼宣讲与文旅服务深度融合,围绕“一老一小”安全保障、知识拓展、情感陪伴、文化传承四大需求,设计“安全宣讲、科普研学、文旅体验、文化品鉴”四大服务模块,推动品牌建设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避免服务碎片化、形式化。
2.健全推进机制,保障项目落地
严格遵循“需求征集—清单审核—项目认领—结对实施—成效反馈”全流程要求,3月前完成社区需求摸排与项目方案制定,4月参与市级集中结对仪式,建立“集团统筹、志愿队执行、社区协同、群众评价”的工作机制;同步整合地质博物馆、望海楼、桃园等文旅资源,梳理形成“资源清单”,与社区“需求清单”精准匹配,全年按计划开展4次主题活动,确保项目推进规范有序、落地见效。
整合多方资源
夯实“宣讲+服务”质量根基
1.建强志愿队伍,提升服务专业度
充分发挥“联”的优势,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团队:吸纳集团内文旅讲解员、安全管理专员、文化宣传骨干作为核心力量,负责活动策划、知识宣讲、现场服务;联动社区工作者、退休教师等基层力量,协助开展需求摸排、人员组织、后期反馈,形成“专业人员+基层力量”协同服务模式,确保宣讲有深度、服务有温度。

2.优化内容供给,增强服务针对性
围绕“一老一小”群体差异化需求设计服务内容:针对老年群体,开展“老年人外出安全宣讲”“金秋送暖景区参观”“泰州早茶品鉴”活动,覆盖安全知识普及、情感陪伴、本土文化传承;针对少年儿童,组织“地质博物馆科普研学”,结合标本观察、互动问答、知识讲解,满足求知探索需求。
3.强化能力建设,保障服务实效
前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泰慧言”宣讲要点、老年群体沟通技巧、儿童研学组织规范、应急处理流程等;活动中通过“骨干带头+分组负责”,确保宣讲不跑偏、服务无疏漏;活动后收集群众反馈,及时优化服务细节,全年累计开展培训2场、收集反馈建议5条,推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创新服务形式
深化“宣讲+服务”融合实效
1.推动“宣讲+场景”深度融合

打破传统宣讲“单向输出”模式,将理论宣讲嵌入具体服务场景:在“学雷锋安全宣讲”中,结合老年群体出行案例讲解安全知识,现场发放《老年人安全出行手册》;在“地质博物馆研学”中,以“科学探索精神”为引领,通过互动游戏传递科普理念;在“金秋送暖景区参观”中,融入“‘三新’女性讲幸福”内容,在游船上与长者交流生活变化、传递幸福价值观,实现“服务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
2.探索“宣讲+文旅”特色路径

立足集团文旅资源优势,打造差异化服务亮点:将望海楼、桃园等景区转化为“宣讲+文旅”实践阵地,在带领老人参观时,同步讲解景点历史文化与泰州发展成就;将泰州早茶文化作为“宣讲+文化”载体,通过讲解早茶工艺、品鉴特色点心,增强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联动地质博物馆定制研学路线,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地质知识,全年累计服务群众120余人次,实现“服务惠民”与“文化传承”双向赋能。
3.拓展“线上+线下”传播渠道
线下通过社区公告、活动现场展示等方式,扩大项目知晓度;线上依托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发布活动图文报道4篇,生动呈现服务场景与群众反馈;同时配合市妇联宣传要求,报送项目进展与成效素材,助力“泰慧言・在你身边”品牌影响力提升,形成“线下服务惠民、线上传播聚力”的良好格局。
接下来,市文旅集团将与社区建立长期结对关系,动态更新“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推动“微光映朝夕”项目常态化开展;加强与市妇联、社区、其他志愿服务队伍的协作,整合多方资源,共同策划“宣讲+文旅+公益”系列活动;结合群众新需求,探索“一老一小”互动活动(如“儿童手绘家乡”“老人故事分享会”),丰富服务形式;进一步挖掘泰州文旅资源,开发更多“宣讲+文旅”特色项目,让“巾帼志愿服务”更具吸引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