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戴飞
乡间巾帼主理人要能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怀抱生态理念与市场意识,通过创新模式、技术应用和市场化运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价值、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下午四点,是常州舜山种养场的鲥鱼宝宝们进餐的时间。每到这个时候,江苏九洲诺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飞都会来到鱼塘,看鲥鱼进食。随着自动喂料机均匀地撒下鱼食,鲥鱼们成群结队地跃出水面,争夺着食物,金色的鱼鳞在水面上闪闪发光。戴飞介绍说:“鲥鱼长得好看,对环境要求也高,水质、水温、氧气、噪声都可能影响它们的生长,所以,要通过观察它们的进食情况来研判、调整相关环境因素。”不仅是鲥鱼,舜山种养场的螃蟹、罗氏虾、锦鲤,从它们出生、育苗、生长、蜕壳到捕捞、加工、销售,每一个流程戴飞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像这样的水产养殖基地,戴飞曾经管理着6个,面积达6000多亩,从最初的传统养殖、单一养殖到现在的“渔光一体”“种业+全产业链”,她用了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她当初投身农业的初心:“用现代技术、工业化思维、标准化管理,开启一种绿色、生态、可持续化发展的养殖模式,用现代农业的思维模式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
科技赋能: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养殖”
戴飞出生在常州农村,从小就听过一个俗语,“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指的就是养殖业成本高风险大。小时候她也跟着爷爷奶奶下地插秧种稻,深知农民的辛苦和“望天收”的无奈。从那时起,她的心中就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如果能帮助农民告别“望天收”,挑稳“金扁担”,该有多好!这颗种子,在戴飞年近不惑时遇到了合适的土壤。当时,她已在苏州安家立业,事业有所成就。一次,和朋友聊天时,对方邀请身为销售精英的她给自己的农业科技公司提供一些品牌销售的建议。这次聊天激发了她心中从事农业的种子,她毅然辞去苏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加入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水产养殖。从精致白领到养蟹人,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一种落差,但戴飞觉得是新生。她说:“投身农业,不单纯是因为情怀,更因为我坚信农业这个赛道未来有无限可能,尤其是现代农业,更需要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
那是2015年,公司的销售管理团队只有三个人。为了摸清螃蟹的生长规律,前三年,戴飞吃住在蟹塘,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的她,一边跨行研读养殖专业书籍,一边理论结合实际,日夜巡塘观察螃蟹的一举一动,遇到不懂的,就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从前期的养殖准备、投苗,到水草的投放、每天的喂料,再到最后的捕捞、销售,戴飞全程参与。三年下来,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螃蟹的“秘密”:“螃蟹什么时候蜕壳,蜕壳的时候吃什么、吃多少,水草品种如何搭配,不同时期水质的变化,我都明明白白。”她基于这些数据开发了一套ERP管理系统和溯源系统,将养殖各环节数据化。随着塘口的增加,她的数据越来越庞大,依靠这些数据,戴飞及其团队建立了螃蟹生长最优模型、基地建设模型等。“现代科技这么发达,连天气都是可以预测的,我们要学会利用,譬如到了高温季,苗什么时候投,种哪一种水草,与螃蟹蜕壳期重叠该怎么处理,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提前预判处理。”同时,基地通过自动巡航投料、水质智能化在线监测、多功能水草筛除机等设备提升养殖效率,真正实现了以现代科技对抗“靠天吃饭”的风险。
用现代理念管理农业
从单一养殖到“种业+全产业链”
摆脱了“靠天吃饭”的风险,螃蟹和鱼的产量上去了,但单靠一产养殖,产值上升空间有限。戴飞说:“鲜活水产品的消费场景有限,而且集中上市容易出现低价倾销现象。要增效增收,必须推动水产苗种生产、生态养殖、水产品深加工及销售、休闲渔业等水产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有效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戴飞认为,一个合格的乡间主理人,应该能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怀抱生态理念与市场意识,通过创新模式、技术应用和市场化运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价值、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深耕水产养殖以及农业管理这一板块,戴飞边工作边学习,2018年,她又取得了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的硕士学位;2022年,44岁的她又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这期间,她和团队自主培育出“诺亚1号”、“阳澄湖1号”两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构建了以苗种培育、扩繁为基础,扩展到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水产品深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销售服务,以及现代化农业管理和技术服务输出的全产业链模式,其中常州和盱眙基地被评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江苏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这种种的成果和荣誉背后,是戴飞迎难而上的担当和步履不停的自我超越。戴飞说,一只螃蟹从蟹苗到成熟,需要经历22次蜕壳。她的每一次蜕变,都是为了离自己的初心更近一些。2023年,戴飞又接受了一项新的挑战,参与筹建常州市天宁区的“黄天荡渔光一体项目”,将光伏产业与生态养殖相结合,相互赋能,开启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如今,项目的一期工程已完成,舜山种养场正是“渔光一体”项目的核心示范区。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数万块单晶硅光伏板整齐排列;水面下,螃蟹悄悄地躲在水草中;一群群白鹭欢快地在光伏板和水面之间互相追逐。戴飞说,舜山种养场除了是一座智能渔业“养殖工厂”外,还将与舜山小镇“大文旅”项目相结合,融入当地躬耕文化,以优质农产品打造品牌,传播生态养殖理念与江南鱼米之乡文化。
渔业振兴: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
振兴乡村,共同富裕,戴飞认为这不仅是她前进的方向,更是她前进的动力。
“诺亚1号”大闸蟹自主培育成功后,戴飞就积极牵头筹建了大闸蟹产业供销联盟、联农带农,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及模式,在苗种、技术、农资、金融、销售等方面给予合作农户全方位支持。近年来,产业联盟为社会供应优质苗种24万斤,协助农户销售大闸蟹产品约400吨;采取“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将科技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与农户共享,带动周边500余农户增收。同时,产业联盟还鼓励周边女性居民从事扎蟹工作,掌握扎蟹技能的女工月收入最高可超万元。2022年,戴飞所在公司获得了2022年度“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戴飞指着“黄天荡渔光一体项目”的规划图说道:“2024年,我们核心区400亩正式投产,亩产在100斤到150斤。今年,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我们将帮农户配备相关基础设备,并提供良种和养殖技术,相当于可以‘拎包入住’的‘养殖小区’,不仅能够带动百姓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还有效传播了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养殖理念,让高颜值‘绿水青山’转化为高价值‘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