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她力量
【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田静:用青春在乡村种出更多“爆款”
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省妇联妇女发展部

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田静

新农人是把地种好,主理人是让土地生长更多可能。

“你看,通过数字化设定,就能精准调控花卉开花数量与品质。”盛夏的昆山千灯镇,苏州华绚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静站在9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指着墙上跳动的传感器数据说,农业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充满科技感和创造力的领域。“国家政策支持农业升级,农业静待花开的特质又契合年轻人对诗和远方的追求,年轻人和乡村完全能实现双向奔赴。”

田静正用行动印证这种奔赴。2017年,房地产行业尚处高位时,她毅然辞去房地产总监一职,卖掉两套房子,带着600多万元扎进花卉种植领域。“如今,我们的蝴蝶兰种植面积9万平方米、年产量250万株。”田静说,“不仅让高端花卉走进寻常百姓家,更以‘共享平台’带动年轻人投身农业,牵头成立新兴妇联组织助力女性创业就业。”

跨界入局:在农业蓝海中锚定方向

“农业需要年轻人,年轻人更需要这片蓝海。”2017年那个“疯狂”的决定,源于田静对农业未来的判断。

彼时,田静的先生在昆山千灯镇一家花卉公司工作,她常去基地探望,“爱屋及乌迷上了花草”。2017年,田静先生所在公司因发展撤资,基地计划转手,田静决定接盘:“一来是他用心培育的基地基础不错,二来我确实热爱花卉,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农业革新的机遇。”

田静认为,农业生产端的变革势在必行。当时,房地产公司需与景观花卉公司合作,她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苗木基地,久而久之发现,这些基地的质量、品种都落后于时代半拍。另一方面,消费端的痛点始终未被满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追求、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不少花卉存在‘颜值高却价格贵’的问题,让人‘爱而不得’。”

然而,现实很快泼来冷水。2018年,因管理不足、设备简陋,70%花卉因“商品性不足”损耗,仅剩30%可售。“差点破产,却也找到了症结。”2019年,田静迈出关键两步:改造设备,建成省内领先的智能生产体系,彻底告别“看天吃饭”;推行“承包到户”,用共享思维激活农业生产力。这两步,为她日后的突围埋下了伏笔。

科技赋能:让花卉从“土货”变“爆款”

投身农业八年,田静坦言:“辛苦是真辛苦,但也真有意思。”在她看来,如今的农业不再依赖汗水苦熬,而是凭知识、创意与协作前行——这正是她的乐趣所在。

基地走上数字化智能化之路后,花卉的损耗率从70%降至5%以下,人工成本节约20%,效率提升30%。2019年底,单株蝴蝶兰的价格从五六十元降至30元左右,销量陡增——曾经的“轻奢品”,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站稳脚跟后,创新成了田静的核心战略。2020年起,团队陆续从荷兰、日本引进母本,通过杂交培育出“嫣然”“秋池”等12个蝴蝶兰新品种,其中4个已获农业农村部品种权证书。“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技术产权化,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植物品牌化。”田静说,“土货”到“爆款”的路上,一定得品牌化,而品牌化的背后是产业链的升级。

除蝴蝶兰外,月季和热带植物成为另外两大支柱。“月季申请了13个新品种权,生产技术上获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热带植物区更是‘隐形冠军’,亩均产值超过多数植物,客户多是把植物当‘宠物’养的都市高收入人群。”田静强调,“任何公司都要有拳头产品。比如蝴蝶兰,我们几乎涵盖所有热销品种,打造蝴蝶兰专业批发集市,批发商能一站式购齐,供销形成良性循环。”

“精力要花在打磨拳头产品上。”田静说,2017年接手基地时,花卉品种多达上百种,她果断开始删减。“百花齐放的是公园,苗圃必须聚焦。”

基地主要面向批发市场的大宗客户(toB),仅在线上保留toC业务,服务高端专业玩家群体。“这些专业玩家能提供超前于市场的反馈。比如两年前他们偏爱小花型,今年果然成了主流。”这些反馈,成了新品种研发的“指南针”。

共生共富:从苗圃到乡村振兴实践场

基地深处藏着一间咖啡馆。“客户有进货的、基地员工,还有慕名而来的陌生人,周末多是亲子家庭。在这里喝咖啡赏花卉,性价比是其他咖啡馆比不了的。”田静介绍,咖啡馆主理人原是全职妈妈,“她带娃时学会做面包、咖啡,手艺不错,我正好有空房,就邀她合伙——免费入驻,我占20%股份,算是共同创业。”

这样的合伙案例不少。基地“花卉超市”就是田静和一位姑娘合伙的。田静说,合伙人机制激发了从业者能动性,也激活了农业生产力。

目前基地有22位大棚合伙人,或携资金入股,或带订单参与种植,基地为其提供技术与销售支持,利润按比例分成或依面积收取管理费。上海的花店主理人携积蓄入驻,凭借资源打开销路;留法的热带植物专家带资源加入,产值与利润逐年攀升……这一模式助力基地入选“2020年度苏州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名录”,并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巾帼新业态助农创新基地”。

“农业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更要扎根土地反哺社会。”近年来,基地成了乡村振兴“实践场”。2022年12月,田静当选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妇联主席;2023年5月,又任昆山华绚花卉园艺联合体妇联主席,推出“花事灵活就业岗”,为更多女性提供灵活就业平台。基地“田间学校”每年办10多场农技培训,赋能妇女就业创业,还入选了2023年度“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024年3月,田静获评“苏州市三八红旗手”;同年4月,昆山市“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在基地启动,她以母子名义设立“花田赞赞”冠名基金,首捐30万元,定向用于妇女儿童和农村工作者。

如今,田静已是“江苏省新农菁英致富带头人”“姑苏乡土人才”,还任江苏省花木协会常务理事。这些称号背后,是她从“卖房子”到“种希望”的“蝶变”。“新农人是把地种好,主理人是让土地生长更多可能。”“土地需要更多主理人深耕。”田静说,科技重塑农业的发展机遇、绿色转型带来的产业红利、城乡融合创造的创业空间、政策支持构建的保障体系,让当下成为年轻人到乡村播种梦想的“最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