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她力量
【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厉芳:从“菌菇花”到“菌菇版图”的浪漫出圈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省妇联妇女发展部

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厉芳


乡间巾帼主理人既要具备技术员的专业素养,又要了解田间妇女的朴实心声,与她们携手并进,共同成长。

凌晨四点,徐州市铜山区的一片现代化农业园区内,一栋厂房早已灯火通明,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厉芳和她的团队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她们包装的不是普通农产品,而是一束束别出心裁的“菌菇花束”——从日常餐桌上常见的金针菇、海鲜菇,到娇嫩的鹿茸菇、金耳等精心搭配,再裹上漂亮的包装纸,承载着健康与美味的美好寓意。几小时后,这些融合了奇思妙想的食用菌产品,出现在徐州剪子股网红菜市场,受到众多顾客的追捧。



这束小小的“菌菇花”,恰是厉芳创业历程的缩影:将工业的标准化思维注入农业,用女性的细腻与创新,为乡间田野带来不一样的色彩。作为康盛农业的运营管理者,厉芳身上既有企业家的果断、坚韧,又有农人的质朴、细腻。从2011年踏入食用菌行业至今,她带领团队将一片荒地打造成日产50吨的“菌菇工厂”,更以“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耕耘出菌香四溢的产业图景。


从车间到田间


走进康盛农业的恒温车间,一排排菌瓶整齐排列,白玉菇舒展着洁白菌柄,鹿茸菇透着浅棕光泽,工人们身着洁净工装,有条不紊地进行采摘、分拣——这里每日产出的高品质菌菇,从铜山发往国内外的超市、餐厅。

“刚来徐州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野鸡、野兔随处可见,连路灯都没有。”厉芳回忆起2011年初到铜山时的场景笑着说道。在此之前,她在上海从事出口橱柜业务,整日与标准化流水线、欧美订单打交道。随着公司战略调整,她来到徐州,投身农业领域。



“从工业转向农业,跨度确实大。”厉芳最初的适应期并不容易:上海的快节奏与徐州乡村的慢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工业生产的“可控性”与农业种植的“不确定性”更是截然不同。“工业是流水线作业,标准清晰。但农业需要与自然博弈——车间门多开几次,温度、湿度变了,菇帽都会变形。”为了摸清“种菇门道”,厉芳全程跟进各个车间,不会开叉车就自己学,不懂菌菇培育就泡在车间观察,跟着工人一起采菇、上架,还通过南京农业大学“头雁”项目系统学习农业知识,把每个环节的细节刻进心里。



2011年到2019年,康盛农业专注金针菇种植,逐步站稳脚跟。2020年,金针菇市场饱和,厉芳带领团队引入蟹味菇、白玉菇、海鲜菇等新品种,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不仅扛过了市场波动,还打开了国际销路。


种出“工业级”标准的好菇


“我们的菌菇是种在瓶子里的。”厉芳介绍道。在康盛农业,食用菌种植采用纯天然的培养基质,而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程度领先行业。“我们将直筒培养瓶改良为中间带弧度的凹形结构,保障生长空间,减少原料使用的同时,提升产量。”这项实用新型专利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正是厉芳从工业领域带来的“标准化思维”。



厉芳带领团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厂化生产体系,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皆由系统实时监控与调节,精准化管理食用菌生产,确保菌菇色泽均匀、形态规整、品质如一。即便是运输环节,金针菇等低温菇也严格采用冷藏配送,15项专利技术贯穿种植、培育、包装全流程,实现从菌种到出厂全程可追溯,从“菌房”到“餐桌”全程新鲜。

“农业不能靠天吃饭,而是用科技创造确定性。”厉芳用工业思维重塑了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她跨界创业的初心:以匠心种出“工业级”标准的好菇。


小蘑菇撑起乡村振兴“互助伞”


作为乡间巾帼主理人,厉芳的视野远不止于自家工厂的围墙。她深知,要想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必须带动农民一起发展。她推动成立徐州康榕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订单”的运行模式,构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护航”。除了技术与订单支持,康盛农业还通过“劳务用工+入股分红”带动就业。

“去年,有个农户利用业余时间跟着我们种了1亩地,4个月的时间挣了2万余元。”说起带动农户增收的案例,厉芳满脸自豪。合作社以高端的羊肚菌为切入点,通过与农业专家的紧密合作,为农户提供种子、营养包和技术指导,并共享销售平台资源,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为了让农户“敢种、会种、能赚钱”,厉芳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车间积累的经验手把手教给农户,让二百余户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新技能。



康盛农业还将“生态效益”融入乡村发展:用种植菌菇产生的菌渣改良土壤,让贫瘠的土地逐渐变肥沃。“土壤的肥沃程度决定收成,我们先把土地基础打好,农户后续种什么都能受益。”厉芳说。从收购农户的麦麸、玉米芯做培养基,到带动农户种菇增收,再到改良土壤,小蘑菇已成为串联“企业—农户—乡村”的纽带,撑起了乡村振兴的“互助伞”。

作为徐州市妇联兼职副主席、徐州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厉芳始终关注乡村妇女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在康盛农业,女性员工占比70%以上。为了让女员工安心工作,企业专门开辟“康乃馨之家”,供员工休息、交流,设立育婴房,配备冰箱、空调、大小床。厉芳还积极参与“把爱带回家”活动,关爱慰问留守儿童;每年向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捐款,长期资助困难学生;开展非遗手链包制作培训,提升妇女技能与素质。



如今,厉芳的“菌菇版图”还在不断延伸:在剪子股网红菜场开设摊位,让菌菇从“田间”直达“餐桌”;申请“小蘑芳”“菇语部落”商标,打造文创品牌;与龙头商会合作,将羊肚菌融入代餐粉,开发“开袋即食”的延伸产品……厉芳带领康盛农业和越来越多的农户一起,用一朵朵小蘑菇,蹚出一条充满科技含量与人文温度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如她所说:“同频才能共振,只要真心对待土地、对待农户,小蘑菇也能撑起大天地。”而这份对乡村的热爱与担当,正是乡间巾帼主理人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