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崔晶
乡间巾帼主理人应当是一个发现者和连接者,能发现乡村独特的美和价值,并用现代的方式将其表达和呈现出来,最终连接起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用行动和创业热情点燃乡村活力。
在距离南京主城区十多公里外的东郊,有一个村落因明清古建筑群倍受游客欢迎,那就是江宁区东山街道的佘村。如今,各种业态的不断涌现,特别是“村咖”兴起,激发了这座古村落的新活力。春禾田茶咖主理人崔晶作为扎根在此的创业女性,亲历了佘村这些年的华丽蜕变。
与时光对话,在乡村遇见向往的生活
穿过稻田间的安静小路,再攀上十几级台阶,便来到了这家名为“春禾田”的小店。轻推木门,风车摇曳,咖啡的香气伴着茶香漫入满院绿意。茶咖的女主人崔晶正系着围裙在吧台上冲咖啡,眉眼间仍看得出艺术生的清净与专注。
崔晶毕业于扬州职业大学艺术系环境艺术专业,到佘村开店前,做了12年的艺术绘画和墙绘工作。从云南的民宿到哈尔滨的餐厅,她手持画笔走南闯北,全国各地的墙上都落下她潇洒的笔触。但长期身处喧嚣,为完成项目不规律地加班忙碌,让崔晶渴望换一种方式生活。
成为母亲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崔晶来到佘村,此后便经常带孩子来这里写生。乡村的慢是能被听见的,风吹槐树、鸟跃檐角,四季变幻的稻田、村民的淳朴笑容,佘村的美好打动了她。出于对自然与慢生活的向往,崔晶选择在山水环绕的佘村扎根。“这里能让我沉下来,用另一种方式去‘创作’,创作一个空间、一种生活体验,连接城市、乡村与自然,也安放自己的身心。”
2023年7月,在社区的帮助下,崔晶租下田埂半坡上的绝佳位置,准备开一家属于自己也属于佘村的茶咖店。
开一家茶咖,创业是细水长流的相处
每做一件事崔晶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她向拉花冠军学做咖啡,跟着卖茶的朋友品茗选叶。长期的艺术训练赋予崔晶对美学的敏感和追求,于是,她亲手设计、装修了小店。老榆木的桌子,每一道痕都是一个故事;柜子上摆着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陶罐、铁盒和玻璃瓶;后院的凌霄花爬过篱笆,春秋天时落得一地红。店内的一切陈设和布局都融入了崔晶对色彩和构图的理解,她说:“我不要它太精致,也不想它太粗糙。它得像生活本身——有温度、有呼吸。”
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茶咖“春禾田”开业了。“春禾”二字,取自春天禾苗新生的景象,代表着希望、生长和无限的潜力;“田”则是最直白的告白,将店本身和店里的人都视作这片田野的一部分。当时,崔晶坐在田埂上,看着风吹稻浪,脑海里就跳出了这个名字。简单、温暖又充满了生机的字眼里,蕴涵着崔晶想带给客人的感觉:以一杯咖啡或一盏茶,让人们放松身心,汲取一点点自然的能量。
创业不易,但一路走来,崔晶并不孤单:起步阶段,社区提供了开业补助、资源协调和多渠道宣传;后来,妇联将“春禾田”列为“巾帼示范店”,并在此举办编织沙龙、儿童友好等公益活动……小店渐渐成为乡村妇女儿童丰富业余生活、链接外界的小小据点。
随着佘村的发展,崔晶也在不断优化“春禾田”的经营思路:初期,更侧重于提供好看的空间和基础的咖啡、茶饮;现在,更注重体验感。因此,2024年店里引入越南米粉品牌,增加了用当地食材制作的小吃,让餐食更有特色;根据一年四季稻田的变化,推出限定特调;还会组织一些小型的艺术体验活动……崔晶成功将小店的定位从“卖产品”转向“经营一种独特的乡村美学生活方式”。
“我们更细腻,更懂得如何让一件事有温度。”崔晶反对内卷,也不愿将生意做得冰冷。她认为,女性创业未必非要轰轰烈烈,“我不是在开店,我是在经营我喜欢的生活。”
唤醒乡村美学,构建全新文化体验空间
如今,佘村已有二十多家“村咖”,并且每一家都各有特色,如书咖、猫咖、手冲咖啡专门店等。从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到获评“金陵‘村咖’第一村”,佘村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休闲产业相结合,成功打造了一个既保留古风韵味又充满现代活力的乡村典范。崔晶认为,现代乡村是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纽带,乡村生活方式会越来越趋向于融合与共创,不再是城市人单向的“下乡”,而是城乡元素相互激发。
佘村社区秉持包容、开放的管理理念,支持商户发展,维护公共环境,带领村民和商户共同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的微生态。优质的自然、人文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外来创业者和回归的本村年轻人在这里开店、生活。面对当地业态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崔晶并不焦虑,“我们不做预制菜、视野开阔、体验舒服,吸引的是同频的人。”另一方面,在崔晶的推介和社区的努力下,邀请她的老师、全国各类咖啡拉花比赛的冠军常客时晓辉来佘村开了一家“路边边书咖”,并长期开展乡村咖啡师培训,提升了当地咖啡技艺的专业水平;而以猫命名、满墙小猫涂鸦的“喵妙屋”的主理人跟崔晶一样,也是一位优秀的画师……这些优秀的巾帼主理人为佘村注入了现代审美、舒适体验和创新活力。
谈到未来的规划,崔晶首先希望用好的产品和服务留住顾客,也留住这份“既能感受四季,又能踏实生活”的宁静与自由。她想将“春禾田”构建成为一个更综合的文化体验空间——除餐饮之外,融入她的老本行,比如举办小型艺术展览、手作工坊、稻田写生等活动,或者和村里的手艺人合作开发一些有佘村特色的文创产品。“这样的高品质、有内容、能安顿身心的新型生活空间,一定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以及更多创意人群到访。”
天色渐晚,客人渐渐散去,凉亭里的小风车滴溜溜地转着,崔晶插一枝野花在陶罐里,站在门口看远山如黛。那个曾经爬脚手架画墙绘的姑娘,如今已在心中憧憬的田野上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