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妇联组织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妇女儿童和家庭。新形势下,如何及时发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并进行有效化解,已经成为妇联工作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江苏省妇联系统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回应广大妇女儿童的新需求新期盼,把下大力气做好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通过搭建平台、丰富手段、多方联动等一系列举措,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为深化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省妇联以典型培树为抓手,精心打造“苏馨”巾帼调解工作品牌,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响应,结合地域特色与群众需求,积极探索多元调解服务模式,涌现出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家事“解铃人”工作品牌,着力为万千家庭的幸福安康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注入持久动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温暖答卷。
在30平方米的调解室里,她用30余年的坚守,将千余起剑拔弩张的矛盾,化作邻里握手言和的微笑。她独创的“柔性解法”,让法理与温情交织,解开无数群众的心结。她就是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周秀丽,曾任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州湾街道副主任科员兼营山社区党委书记,退休后任海州湾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江苏省人民调解协会第二届理事、连云区“少年家事司法中心调解团队”成员、海州湾街道非诉讼服务中心“1234”工作法调解员。
创新模式,打造调解标杆
周秀丽在连云区率先打造“周秀丽青少年维权工作室”“周秀丽人民调解工作室”“居民自治议事室”等特色品牌,在调解、维权工作中成果丰硕。
针对连云区五个安置小区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发的特点,创新成立“周秀丽人民调解工作室”,凭借满腔热忱和独特的柔性调解技巧,从“情”“理”“法”角度出发,以真情感化、耐心说服、心理疏导等方式,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及突发事件等各类矛盾纠纷案件千余起,成功率高达99%。退休后,周秀丽以三个工作室为依托,牵头成立“老党员工作室”并担任驻室长,整合9名老党员和20名辖区调解志愿者组成专业团队,重点开展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矛盾纠纷调解、民生实事推进及特殊群体关爱等社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周秀丽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功调解多起重大矛盾纠纷案件,成功调解18起民事纠纷,涉及劳务受伤、邻里纠纷、妇女儿童及未成年人维权、婚姻家庭矛盾等领域;化解近两百户安置居民因证件遗失导致的房产证办理难题,协调解决30余起拆迁遗留问题。在处理拆迁遗留问题时,周秀丽同时成功处理了8起青少年维权工作,不仅化解了矛盾,更为涉事家庭子女争取到成长所需的物质保障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周秀丽人民调解工作室”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首批“连云港市标准化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
真情调解,破解疑难案件
在邻里纠纷、妇女维权、未成年人维权、婚姻家庭等各种矛盾纠纷调解中,周秀丽善于从小细节讲明大道理,找准突破口、把握好火候,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柔性解法,化干戈为玉帛,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誉,同时也树立了个人调解工作室的特色优势。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框架下寻找最大公约数。”周秀丽深谙此道,面对突发伤亡、交通事故等重大纠纷,以“情感引导+法理结合”的方式多次力挽狂澜。2022年7月,电器维修工余某因电击事故身亡,家庭无保险保障。妻子打零工,母亲患病卧床,3个孩子(2名未成年)面临失学风险。周秀丽顶着高温,在10天内促成补偿协议的签订,争取到了20余万元赔偿;发动居民募捐10余万元,协调公益性公墓安置,保障了子女生活与就学权益。
2024年7月底,辖区内有位社区关工委主任因家庭纠纷问题找到周秀丽。据了解,居民张某丈夫于一年前遭遇车祸去世,婆媳因赔偿金分配及子女抚养权问题发生争执,已发生多次冲突并大打出手。双方互相推诿,均不愿意抚养孩子,经多部门调解未果,两个孩子面临着生活和就学得不到保障的困境。周秀丽从孩子母亲、奶奶、外婆等多个方向做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调解,最终双方就赔偿金问题达成和解,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
荣誉添彩,引领基层治理
作为一名老党员,周秀丽始终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庄严承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调解工作始终。面对各类急难险重的矛盾纠纷,她总是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她凭着一身的正气、执着的韧性、真挚的感情,成为连云区有名的矛盾纠纷调解能手。工作室满墙的奖牌——“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江苏省优秀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等四十余项荣誉,记录着周秀丽的成绩。如今,周秀丽正带领团队通过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调解志愿者等力量充实调解队伍,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周秀丽的调解智慧和“柔性解法”不仅是个人经验的结晶,更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法理情”融合的鲜活样本,彰显了人民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价值。现在,她依然在3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续写着“法理相融,心结自开”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