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江苏省妇联在全省26个县(市、区)及其所辖的78个单位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培育试点工作。各地各单位因地制宜,广泛宣传新型婚育文化、提供婚恋指导支持服务,积极促进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扎根江苏大地、吹进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将在总结推广原有试点经验基础上宣传一批、拓展一批、储备一批,持续推动新型婚育文化进家庭。3月起特别推出“婚育新风润万家”宣传专栏,分享各试点地区或单位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的创新举措与生动实践,希望各地各单位相互学习借鉴,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让新时代婚育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润泽每个家庭,让幸福与希望在每个家庭蓬勃生长!
走进宿迁市宿城区婚姻登记处,喜庆的气息扑面而来:灯笼高悬,“囍”字映眼,浪漫的气球与馨香的玫瑰交相辉映;指示牌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民政局给我们的爱情盖了章——宿城区婚姻登记处。”浪漫的氛围让前来领证的新人感到仪式感满满。
近年来,宿城区婚姻登记处立足实际、改革创新,通过“婚俗引导+婚姻辅导”模式,大力弘扬婚育新风,推动婚俗改革深入人心。在这里,每一对新人的幸福都得到了郑重见证,每一份婚姻的未来都被悉心护航。
新人刘晴还记得那个特别的日子——2025年5月21日。那一天,宿城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20对新人齐聚一堂,参加宿城区婚姻登记处组织的集体颁证仪式。
“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是责任的开始,更是以法律为约、以真心为证的郑重承诺。”颁证员周利平动情地说。颁证仪式上,新人代表宣读了《喜事简办新办 弘扬婚恋新风》倡议书,并庄严承诺:“从今天起,我们将共同肩负婚姻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相濡以沫,钟爱一生。”接着,他们向“幸福邮箱”中虔诚地投入寄给一年后自己的信件,许下未来可期的约定。登记处邀请了当地的书法家为新人现场书写婚书,滚烫的誓言在五月的微风中格外动人。这场简约而庄重的仪式,见证了新时代青年的爱情誓言,也彰显了婚育新风尚的力量。
自2019年开始,登记处每年都会精心策划并举办多场简约而不失喜庆、绿色又充满温情的集体颁证仪式,定期邀请道德模范、金婚银婚夫妇等德高望重的嘉宾为新人颁证,为仪式增添一份庄重与祝福。同时,登记处还对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精心打造颁证室、婚姻家庭辅导室等多功能区域,让登记更加便捷高效,更让新人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古老的诗句,道出了婚姻中最质朴而深沉的承诺,也提醒着我们,幸福的婚姻更需要长久地经营。宿城区婚姻登记处不仅为新人见证爱情的起点,也助力他们的婚姻之舟平稳前行。自2021年起,宿城区婚姻登记处就开设了“幸福护航”婚姻课堂,邀请婚姻家庭讲师、婚育健康专家担任辅导员,帮助新人提升婚姻家庭管理能力;特别邀请金婚、银婚夫妇分享婚姻相处之道,向新人赠送“幸福锦囊”,传授“幸福秘诀”。
金婚夫妇冯岩、张金环的幸福锦囊是“珍惜美好,勤俭持家,互帮互助”,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们共同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靳红菊和丈夫结婚25年,她回忆说:“我先生爱吃东北饺子,我创办饺子馆,其实最开始就是因为这个。我平时喜欢朗诵,他就主动多做家务,好让我有时间去参加朗诵班。”她认为,夫妻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成全,是长久相处的好方式。这些身边的典范,为新人树立了榜样,也为他们的婚姻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此外,宿城区婚姻登记处还联合当地妇联、司法局,先后成立了“宿调和”家事调解中心、老妇干“和美”调解室、区政协“和美家庭”委员会联合工作室等平台。
在这些平台背后,是一群默默付出的调解员。他们用专业知识和耐心,为每一对陷入困境的夫妻点亮希望的灯塔。宿城区婚姻登记处主任秦丽,在婚姻登记工作领域工作20余载,积累了大量处理婚姻问题的经验,不少夫妻在她的耐心疏导下重归于好;她还定期组织调解员培训,鼓励调解员自学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等专业知识。调解员施恩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调解台账,上面记录着调解案例:2025年6月7日,王先生与杨女士因婆媳育儿观念不合引发家庭矛盾,经耐心疏导,达成共识;2025年6月15日,张先生因常年在外务工,导致妻子女儿待张先生十分冷淡,张先生想放弃家庭,经调解重归于好……“专业耐心,明灯引路”“金玉良言,真情温暖”“疏导有方,重启人生”,调解室里的一面面锦旗,诉说着一个个重拾幸福的真实故事。
“为你绾红绳,祈愿福泽深。”宿城区婚姻登记处以文化引导为方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温馨服务为助力,让婚育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书写了新时代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