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缓解家长们在暑假期间面临的“看护难”“作业辅导难”的双重困扰,同时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学习、娱乐、安全、成长的温馨平台。复兴社区携手海安义工联合会在如意会客厅开展为期两周的暑假公益托班,通过专项招募在职教师与初高中生学霸志愿者组成辅导团队,针对性提供作业答疑,让孩子们在高效完成暑期作业的同时,收获科学的学习方法。此外,课程体系更融入非遗花鼓体验、安全知识课堂、心理健康引导、剪纸等多元内容,既兼顾学业提升,又注重兴趣培养与素养拓展,让孩子们在充实有趣的假期时光中全面成长。
非遗花鼓,鼓韵童心
“咚咚咚,大家听啊,敲鼓的鼓声要像砸石头一样脆”……下午的课程中,考虑到孩子们午后容易困倦走神,社区特别邀请海安慈善艺术团的舞蹈老师,带着大家探秘非遗——“海安花鼓”。老师握着绿绸鼓槌轻轻一挑,鼓点一响,原本有些蔫蔫的孩子们顿时眼睛发亮,孩子们抬手、踏脚,扬起手中的小花鼓。咚咚的鼓点声时而轻快如跳珠,时而浑厚如闷雷,配合着脚步的轻点,整个活动室仿佛变成了民俗画卷里的戏台。“晚上回家我要教爸爸妈妈,让他们当我的小徒弟!” 话音刚落,活动室里又响起一阵混着鼓点的笑声,把非遗文化的种子,悄悄播进了孩子们心里。
珍爱生命,悦纳自己
“小朋友们,当感受到愤怒或悲伤时,你们会怎么和它们相处呀?” 复兴社区暑托班第二周的课堂上,海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原业务院长吉炳根的提问刚落,孩子们的小手就纷纷举了起来。课堂上,吉院长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串联起角色扮演,一点点引导小朋友们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既要看见自己的闪光点,也要接纳那些暂时不够完美的小地方。团体辅导环节吉院长轻轻说着引导语,小朋友们慢慢闭上眼,跟着他调整呼吸 —— 吸气时像闻到甜甜的花香,呼气时像把烦恼轻轻吹走,小朋友们渐渐放松,仿佛真的触摸到了内心那片暖暖的、静静的小天地。
剪纸巧意,童趣润心
剪纸,这门流淌在时光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彩,也默默见证着千年历史的更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托班开展了剪纸课程,活动中,巾帼志愿者张宏老师拿起一张红纸,指尖轻轻一折,叠出对称的三角形,她边说边用彩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弧线,“沿着这条线慢慢剪,打开就是漂亮的窗花啦。”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进行了剪纸实践操作,随着剪刀的开合,纸屑纷纷飘落,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窗花剪纸逐渐呈现在眼前。“我奶奶家窗户上就贴这个!”,小朋友们互相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除此以外,暑托班还陆续开展了红色故事宣讲、暑期安全科普、文明礼仪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
“感谢所有老师10多天的辛勤付出,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里成长和学习。”“感谢社区搭建了这样的桥梁,同时感谢志愿者老师们的付出陪伴。”托班结束后,家长们也及时送上热辣滚烫的新鲜好评。
今年是复兴社区与共建单位开设暑托班的第三年,社区暑托班不仅是解决家庭“看护难”的民生暖招,更是基层治理精细化的生动实践。这种“托育+治理”的模式,既破解了暑期儿童照管的民生痛点,也让基层组织在服务中更精准地掌握居民需求,通过资源整合、多方协同,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让治理效能在民生温度中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