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载纸上捣练,40载翰墨结册。一本杂志,承载着一方热土的记忆,一纸风华,定格着万千芳华的绽放。自1985年7月创刊至今,《莫愁》就深深植根于江苏这片沃土,植根于广大女性和家庭之中。
邓颖超为创刊题写的四个大字——当代妇女,在岁月的长河里愈发熠熠生辉,也照亮着我们砥砺前行的方向,那就是,我们始终在场,奋力扎进生活的深部,观察当代,书写当代,记录当代,与无数的“她”一起奔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道上。
从铅与火,到数与网,再到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赋能发展,从月刊到半月刊、旬刊、周刊再到深化媒体融合,而《莫愁》初心如磐:传播先进性别文化,记录时代发展变迁,绽放女性奋斗之美,壮大女性主流声场。
“思想强媒 品质立刊”。40年,1000余期出版,刻画、传播、铭记、传承,《莫愁》汇聚若干个体的力量,形成滔滔不竭的时代潮流——正是抱负与情怀,理想与行动,信念与追梦,让他们为时代赋色,为历史增彩。
同行者:李建梅,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接受采访时
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
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李建梅
为了培育果蔬新品、开拓市场
已经在安徽的果蔬基地
待了几个月
淮安的基地则暂时
交给母亲和女儿打理
在安徽
李建梅每天凌晨3点起床
戴着头灯下地干活
“近来天气太热
大棚里的温度更高
到了中午人就待不住了
我们就早点出门干活
把休息时间放到中午
等下午凉快了再继续干活。”
一次碰到下雨天
气温适宜
李建梅一口气干了8小时的活
雨天过后
西瓜大棚里进来一条蛇
来干活的姐妹吓得大叫
都不敢进来
李建梅徒手
抓走两米多长的蛇
“亲们,看我的田里多热闹
青蛙叫得多凶……”
干活的间隙
李建梅随手拍下一段视频
上传到社交平台
很快,她就收到很多留言
有人问她吃过饭没
有人让她多多休息
注意防暑
……
“每天在地里干活
也没啥娱乐方式
就拍些日常
没想到很短时间
就吸引了四五千名粉丝
我就通过这样的方式
和朋友们交流。”
晚上,李建梅蒸了贝贝南瓜
搭配黄瓜汤煮的面条
食材都是自己种的
虽然简单
却都是绿色果蔬
吃起来很香甜
饭后,李建梅还要
再干两个小时的活才休息
她说,从事农业多年
这些早就习以为常了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实干
受母亲的影响
我从小就认准了
要想成事就得艰苦奋斗。”
20世纪80年代末
辣椒制种在淮阴还是个新鲜事
县里号召辣椒制种
身为党员的刘桂兰积极响应
第一个报名
她培育出“绿源1号”“绿源2号”
“红椒888”等辣椒新品种
带出了30名徒弟
她还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李建梅高中毕业后
就追随母亲的脚步
从事农业
看到母亲把获奖证书拿回家
特别骄傲
那时她就想
自己也要当劳模、挂奖章
2008年
刘桂兰在辣椒制种的基础上
流转了600多亩土地
成立绿源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
制种、生产、销售规模化运作
在她的带动、帮扶下
很多村民也搞起了辣椒制种
第二年
李建梅流转了500多亩土地
成立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注册“武梅”商标
引进水果辣椒
冰激凌西瓜、水果西葫芦
奶油草莓等100多种果蔬品种
所有产品经过无公害认证
全程可追溯
李建梅在追赶母亲的同时
女儿金婷婷也在追赶她
2012年
21岁的金婷婷流转200亩地
开办“幸福快车”家庭农场
做订单种植
还把采摘和旅游相结合
李建梅家三代人投身农业
用耕耘的辛劳
换丰收的喜悦
2017年
李建梅当选淮安市劳动模范
领奖前,她特意换上新衬衫
和老公金士武手牵手
在大棚前拍了一张合影
多年来
李建梅一直用这张照片
当作微信头像
2018年,金婷婷获得
淮安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近期
李建梅打算拿下500亩的地
参与一个中央厨房的项目
长期供应白菜、冬瓜等大宗蔬菜
如今,她对农业有了新的感悟
在她看来
种地不是先种出来再卖
因为种出来卖不出去
就只能烂在地里
伤了农民的心
“我们要在种之前就销售出去
这样才敢放心地种地
而先卖后种
靠的是品质和口碑
以及与客户
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
扫描以上二维码阅读2018年2期《莫愁·智慧女性》对李建梅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