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智慧女性
《莫愁》40年·与她同行 | 连接每一场跨越岁月的团圆
发布时间:2025-09-11 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40载纸上捣练,40载翰墨结册。一本杂志,承载着一方热土的记忆,一纸风华,定格着万千芳华的绽放。自1985年7月创刊至今,《莫愁》就深深植根于江苏这片沃土,植根于广大女性和家庭之中。

邓颖超为创刊题写的四个大字——当代妇女,在岁月的长河里愈发熠熠生辉,也照亮着我们砥砺前行的方向,那就是,我们始终在场,奋力扎进生活的深部,观察当代,书写当代,记录当代,与无数的“她”一起奔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道上。

从铅与火,到数与网,再到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赋能发展,从月刊到半月刊、旬刊、周刊再到深化媒体融合,而《莫愁》初心如磐:传播先进性别文化,记录时代发展变迁,绽放女性奋斗之美,壮大女性主流声场。

“思想强媒 品质立刊”。40年,1000余期出版,刻画、传播、铭记、传承,《莫愁》汇聚若干个体的力量,形成滔滔不竭的时代潮流——正是抱负与情怀,理想与行动,信念与追梦,让他们为时代赋色,为历史增彩。


夏雪的声音

听着如初次接受《莫愁》采访时一样

爽朗、坚定

给人踏实安心的感觉

如今,她所在的“宝贝回家”团队

仍在不断拓展寻亲版图……



2022年

团队专门成立烈士寻亲组

夏雪当即选择加入

那时她已是江苏区域的管理人

肩上的责任本就不轻

“但当站长希望我牵头负责烈士寻亲组时

我没有丝毫犹豫

我的父亲是参加过革命的老兵

这让我比其他志愿者

更能体会烈士家属的心境

也更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为抗美援朝烈士魏洪福寻亲的经历

让她至今仍难以忘怀

起初

一名志愿者在锦州的烈士陵园中

发现了烈士“魏磊”的墓碑

但信息模糊不清

只了解到这位烈士受伤后在锦州医院牺牲

职务是卫生队队长

籍贯标注为山东丰县马寺

夏雪凭借多年寻亲工作的经验果断推测:

“沛县、丰县现在都属于徐州

这个烈士说不定就是徐州人。”

带着这份推测

志愿者们踏上了沛县马寺村的走访之路



走访的艰难远超预期

志愿者在当地找到了

一条魏洪福烈士的线索

与寻亲对象魏磊的信息多有吻合

唯独名字相差甚远

这一发现让满怀希望的寻亲工作

陷入僵局

但夏雪没有气馁

她和烈士家属日夜不休

逐页翻阅沛县县志

查看抗美援朝纪念馆档案

反复比对每一条信息

最终,在抗美援朝纪念馆

浩如烟海的资料中

“魏洪福”的名字终于浮现

却没有“魏磊”烈士的信息

夏雪敏锐捕捉到关键:

“当年不少革命者

投身革命后会改用化名

魏磊很可能就是魏洪福。”

经过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严谨核实

最终确认“魏磊”

正是马寺村的魏洪福

今年清明前夕

魏洪福的妹妹来到锦州烈士陵园

她颤抖着双手轻抚墓碑

泪水夺眶而出:

“哥,我们找了你这么多年

终于找到你了……”

目睹这一幕,夏雪眼眶泛红

这一刻,她深刻感受到

自己的坚持

终于让跨越岁月的牵挂

有了圆满结局



如今,夏雪所在的小组

已为3000余位烈士家属寻回亲人

在普通寻亲工作中

夏雪同样全力以赴

流浪孩子小胖因幼年离家

他的记忆早已模糊

为了唤醒沉睡的回忆

夏雪每天像唐僧念经般和他聊到深夜

从早餐的包子聊到家乡的味道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无数次的失望后

转机终于出现

一次,夏雪随口问道:

“小胖,你上幼儿园时

老师怎么叫你?”

小胖脱口而出:

“老师叫我肖丹。”

这个答案让夏雪又惊又喜:

“你这个傻孩子

肖丹不就是你的名字吗?”

抓住这条关键线索

她立刻投入查找

终于在贵州铜仁被拐儿童档案中

发现与小胖高度吻合的信息

那一刻,她激动得浑身颤抖

随即多方联络协调

最终成功让小胖重回家人身边



夏雪说:

“其实寻亲工作

没有什么技巧和窍门

靠的是纯粹的初心和坚持的韧劲。”

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今

沟通、交流

依然是寻亲工作的重要方式

2024年

夏雪在菜市场偶遇一位老人

对方跟她打招呼,她便也点点头

原来

这是夏雪曾经帮助过的一位寻亲者

他在20世纪60年代逃荒时与家人失散

老人握着她的手说:

“你可能不记得我了

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你

是你帮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句朴实的话瞬间暖透了夏雪的心

这样的瞬间像点点星光

照亮夏雪在寻亲路上前行的方向

或许,那些被时光搁浅的团圆期盼

那些重逢时滚烫的泪水与笑容

正是支撑她在这条路上

步履不停的全部意义


扫描以上二维码阅读2018年12期《莫愁·智慧女性》对夏雪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