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智慧女性
与妇联共成长,绽放新时代“她力量”(一)
发布时间:2025-10-10 来源:《莫愁》杂志

在苏州市妇女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旗帜下,《莫愁》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群妇女代表:她们在实验室探索科技边界,在社区街巷编织民生经纬,在非遗传承中续写文明新篇。她们的成长轨迹,始终与妇联组织的温暖相伴;她们的奋斗故事,谱写着与妇联共成长的时代乐章。作为苏州市妇女十五大代表,她们带着使命与担当,在各自领域书写着新时代女性的精彩答卷。


以光为媒,以智为翼

“她力量”竞相绽放


当科技创新的浪潮奔涌向前,苏州的女科技工作者们正以创新为笔,以向光而行的信念与跨界破壁的魄力,让女性智慧在科技领域绽放光芒,书写着“科技为民”的答卷。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崔锦江,始终记得当选苏州市妇女十五大代表时的激动:“这既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全市科技女性的激励。”这份使命感化作她持续深耕光医学领域的动力。作为医工所妇联主席,她一直记得妇联组织那句“科研女性从不孤单”的温暖鼓励。这五年,她带领团队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探索光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领域的应用,到成功研制睡眠节律光调节可穿戴设备、子宫内膜修复LED设备等创新成果,让“中国智造”的光疗设备从实验室走进医院、走向家庭。她与上海华山医院合作的医用级便携式光学皮肤镜,打破了进口设备的垄断,让国产技术照亮皮肤科医生的学习诊断之路。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妇联组织的“双向滋养”。这五年,崔锦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通过女科技工作者联盟等平台,她与各行各业的女性精英碰撞思路。在妇联的支持下,她从科研带头人成长为“科技+公益”的践行者:带领团队向残联捐赠百万元设备,以省科普大使的身份向数十万公众普及光医学知识,让“科研的价值不仅在于论文专利,更在于温暖生命”这一信念落地生根。



如果说崔锦江以“光”守护健康,那么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春梅则以“智”连接未来。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她深刻体会到“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前行”,而妇联正是那根最强韧的连接线。作为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妇联主席,她策划的“让她向前”品牌如磁石般凝聚力量:串联上海交大、苏大等高校资源,联动科沃斯、老板电器等领军企业,围绕“智家”“智养”等方向开展月度“AI+”主题活动,让女性在AI领域的声音愈发响亮。

李春梅说,在妇联的协助下,她搭建的“产学研用金”生态闭环,不仅推动了便携式家用光谱治疗仪等成果转化,也让更多女性看到了科技领域的无限可能。作为苏州市妇女十五大代表,她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依托人工智能产业链妇联、苏州工业园区女科学家联盟,构筑女科技工作者生态共同体,“让每个‘她’都能在科技领域发光”。


以心为桥,以行作答

织牢织密“民生网”


社区楼栋间的欢笑声、应急培训的讲解声、公益义卖的吆喝声,是苏州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五年来,张英与徐静霞两位妇女代表用脚步丈量民生,而妇联组织则是她们最坚实的后盾。



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华通花园第六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英,当选妇代会代表时许下诺言:“做个接地气的宣讲员,把政策说进居民心里。”这五年,在妇联组织的支持下,她完成了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的蜕变:爱心妈妈团队走进养老院,陪老人做手工、话家常;“巾帼合伙人”项目发动社区能人,会裁缝的教手艺、退休老师辅导功课;3D打印义卖这样的“新点子”,也在妇联的资源对接下落地生根——义卖所得的善款,精准帮扶了社区困难家庭……如今,这位妇女代表正推进“爱心妈妈+”模式,“让每个妈妈都发光”。她深知,基层治理的温度正是妇代会代表履职的厚度。



如果说张英的主场在社区,那么徐静霞的阵地则在应急一线。作为常熟市应急志愿者协会会长,她还记得第一次在灾害现场看到群众无助眼神时的刺痛。“防减灾知识必须走在灾害前面”这个念头,让她自费建起常熟市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2024年,又扩容建成应急救援实训中心。室外训练场里,防溺水、心肺复苏等课程每月都排得满满当当,6万多人次在这里学会了应急技能,更有居民用学到的知识救回心脏骤停的邻居。

徐静霞说,妇联协助她建起三八红旗手工作室,让她得以带领志愿者姐妹开展爱心助学、助残,为新市民群体的孩子定制寒暑假防减灾培训班。如今,徐静霞正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带动更多女性成为构筑安全城市的“一块砖”。

以技为脉,以情为魂

激活文化“传承力”


在苏州的巷陌深处,核木的清香与丝线的温润交织成文化传承的韵律。陆小琴与姚兰正以妇联为纽带,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光福核雕艺术馆里,陆小琴的“光影核雕”在灯光下流转着生命的温度。五年前,她还在琢磨如何突破核雕的物理边界;如今,她首创的“光影核雕”技法已获专利,作品《太湖霞光》更是让古老核雕有了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这份突破离不开妇联组织的“推一把”。作为苏州市非遗传承妇联副主席,她在妇联搭建的平台上,联合25位女性非遗传承人组建技艺联盟,让单打独斗的匠人成长为行业引领者。

“妇联就像一条坚韧的线,把散落的女性力量串珠成链。”陆小琴说。在妇联组织的支持下,她不仅带着核雕走进江苏省美术馆,更把技艺变成了富民钥匙:组织周边村镇的妇女开展核雕培训,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她们人均年增收2万元。她的女儿姚思颖也接过接力棒,创立“禾核”品牌开发文创衍生品。母女俩的非遗接力正是妇联“鼓励女性传承创新”的生动写照。



苏绣传承人姚兰的故事则是一曲传统与现代的和鸣。五年前,她带着“让苏绣融入生活”的初心创立“姚绣”品牌;如今,品牌不仅在李公堤拥有“最美文化空间”,更走进了伦敦设计周、法国卢浮宫,与网络游戏跨界合作的作品让众多年轻人爱上苏绣。这一路上,妇联始终是她的同行者。

“妇联姐妹告诉我,非遗传承不止于技艺,更在于让女性找到价值。”姚兰说。她深入乡村开展苏绣公益培训,为待业女性、宝妈提供灵活就业机会;联合妇联推出“苏绣技能提升计划”,让偏远地区的女性靠手艺走出大山。如今,她的团队里有00后绣娘,有重返职场的宝妈,更有来自异乡的新苏州人。她们用丝线绣出的,不仅是江南美景,更是妇联组织赋予的“自尊自信自立”的人生图景。

从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到基层治理的第一线,从非遗传承的工作台到妇代会的议事厅,苏州女性与妇联并肩走过的五年,是成长的五年,更是绽放的五年。她们的精彩故事正在苏州大地上不断延续,无数个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巾帼力量。


《莫愁·智慧女性》202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