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智慧女性
《莫愁》40年·与她同行 | 天宫画师,勾勒多彩乡村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漫步在扬州的美丽渔村

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墙绘跃入眼帘

——栩栩如生的鱼和海浪

生机勃勃的捕鱼图景……

这些点缀在乡村白墙上的画作

由谁执笔创作?

又是怎样的机缘

让艺术的画笔落在了村子里?

在南通职业大学

23岁的邓梓雅从大学校园

一面抗疫主题墙绘开始

带领“天宫画师”团队

两年间为扬州的渔村绘制了

6000多平方米的乡村墙绘作品

打造了一把农文旅融合的“金钥匙”

社团活动激发商业探索

邓梓雅老家在广东佛山一个小岛上

由于岛上发展相对滞后

刚进入大学时

她便加入老师组织的乡村振兴项目

希望能发挥美术专业优势

通过特色文化场景赋能乡村

“我想用公益墙绘美化周边乡村

吸引大家来拍照打卡

把村子打造成网红地

聚拢更多人气。”

从加入社团

到成为“三下乡”项目负责人

邓梓雅渐渐发现

乡村里值得深耕的事有很多

邓梓雅思考

学生团队的经验和能力都有限

这种情况下

墙绘或许是能为村落带来最直接

最显著变化的方式

确定这一方向后

团队迎来首个系统性墙绘设计任务

团队先到扬州一个村里实地考察

了解当地的渔文化

画出设计图后再动手绘制

由于绘制工作主要集中在节假日

团队成员陆续画了近两年

最终完成了总面积超6000平方米的墙绘

然而,随着公益墙绘的推进

团队发现一些刚画好的作品

竟被村民悄悄铲掉了

“当时特别伤心,无法理解。”

邓梓雅找村支书沟通才弄清缘由

——村子正经历休渔期的转型阵痛

在部分村民看来

“这群孩子画了墙绘

游客来了却带不走活鱼

反倒成了负担”

这次碰壁让她猛然醒悟:

墙绘必须服务于当地经济转化

只有让村民实实在在

赚到钱、尝到甜头

他们才会真心拥护这件事

挫折倒逼团队反思转型

邓梓雅开始琢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提出公益与商业结合的混合模式

即收取合理的费用

团队不仅能提供墙绘服务

还能为乡村量身打造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系统性方案

“后来,我们为渔村设计了

专属乡村品牌、IP形象和系列包装。”

邓梓雅总结道:

有了产业根基

再叠加文化赋能

乡村振兴的共赢之路

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在挑战中蜕变

在苏陕协作项目中

团队为陕西洋县打造了

“朱鹮之乡”品牌形象

当地虽有“朱鹮之源,有机洋县”口号

却缺少统一且权威的品牌形象设计

与当地充分沟通后

团队在今年初

完成了整套品牌设计方案

并向县领导作了汇报

方案内容涵盖品牌LOGO

表情包、数字人建模等多个方面

“刚开始创业时

总想着这单回款后

大家就能平分收益。”

但邓梓雅很快就发现

业务回款周期很长

有时甚至垫资半年才能收到款项

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

这种困境让她萌生了组建公司、

打造稳定团队的念头

邓梓雅的团队已形成

一套成熟的墙绘流程

既能保证出品质

又因是学生团队而具备成本优势

“资源有限时

学生创业最能依靠的就是执行力

——高效、果断、敢想敢做。”

她特别强调,设计行业里

创意是核心竞争力

一个方案要是不能快速呈现

很可能就错失机会了

创业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也曾遭遇窝心事

——对方拿到方案后转找其他人绘制

这样的经历让邓梓雅成长迅速

她学会了保护知识产权

优化现金流管理

还开始学习报税记账

用设计赋能乡村

“天宫画师”这一团队名称

承载着邓梓雅的创业初心

它源自一位给予她启蒙的学长

——他设计的志愿者旗帜

曾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

在邓梓雅眼中

能坚持做公益并非易事

这份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动力

于是,她延续了学长的做法:

创业之余坚持开展公益墙绘

为学弟学妹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此外,公益项目通常只收取成本费用

由成熟画师带领学生完成

形成了良性循环

邓梓雅认识到

目前的墙绘业务仍偏传统

为此,她正推动团队转型升级

“我们最近在搭建

AI辅助的设计工作流。”

她一边说

一边展示团队的最新探索成果

这位23岁的创业者始终对新技术

保持敏锐的嗅觉与好奇

与选择就业的同学相比

邓梓雅既享受着创业带来的自由

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她坦言,创业初期

连维持公司日常运营都很艰难

因此特别感谢学校和老师的支持:

“从在校时的资源对接

到毕业后的工作室免租政策

学校给了我们太多帮助。”

这些支持不仅大大减轻了

她的创业压力

也让她得以坚持至今

“朋友羡慕我现在的状态

我有时也会羡慕他们的稳定。”

但她始终觉得

趁年轻就该多尝试

从校园墙绘到投身乡村振兴

邓梓雅描绘的不仅是斑斓图案

更是用设计为乡村赋能

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她正以色彩为墨、创意为笔

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