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时代人物
《莫愁》40年·与她同行 | 泥巴在她手里“活”了起来,还会叫
发布时间:2025-07-15 来源:《莫愁·时代人物》

太平泥叫叫

是一种有造型的泥哨子

它以泥土为材

经塑形、开孔烧制、上色而成

凝聚着镇江民间艺人

对生活的观察与想象

95后女孩唐颍的主动加入

为这项古老的技艺

注入全新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01

从好奇到热爱



对太平泥叫叫的好奇

给唐颍的生活带来了

很多变化与乐趣

当同龄人做完作业

享受节假日或寒暑假时

唐颍则选择

去老师周宝康的工作室

学习太平泥叫叫的制作技艺

传说

小孩用嘴吹了太平泥叫叫

能保佑孩子健康、平安

唐颍也是在学习过程中

发现太平泥叫叫背后的

美好寓意与民俗文化

“我跟着师父学习十几年来

见到的是师父和师娘

不断奔波劳碌

倾注半生的心血。”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

是太平泥叫叫等传统手工艺

最艰难的时期

庙会取消,游客锐减

位于镇江西津渡古街的工作室

门可罗雀

唐颍记得

师父望着积压的存货时

紧锁的眉头

在这样的时刻

她做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

辞去稳定的幼师工作

全身心投入非遗传承

这当中,母亲的支持

是唐颍最大的精神支柱

“只要你做出决定的当下

是开心快乐的

就值得理解和尊重。”

这句朴实的话语

成为她面对困难时

最温暖的慰藉

让她能够心无旁骛地

沉浸在泥巴的世界里

用双手塑造心中的美好

02

指尖上的匠心



太平泥叫叫制作工艺复杂精细

其中刺孔技艺尤为关键

唐颍站在师父身旁默默观察

将每一个动作刻进记忆

直到上手自然娴熟

刺孔的练习是枯燥的

泥坯在手中不断变换角度

竹签要精准地刺入预定位置

“大概两年的时间

我做到百发百中的刺孔技艺

也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刺孔时的力道与大小控制

都是千百次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

太平泥叫叫的生存与传承

要结合时代发展潮流

在传承与创新之间

唐颍找到了独特的平衡点

只有在造型和设计理念上下功夫

才能让太平泥叫叫更具当代魅力

《浩然正器》

是唐颍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这条方正有力的龙形作品

既有现代设计感

又保留了传统纹样与色彩

龙身棱角分明

龙鳞却用传统技法精细刻画

朱红与金黄的配色

让人想起故宫的琉璃瓦

“正器可以理解为方正的器具

也可以理解为正气的谐音。”

这件作品仿佛是

唐颍传承理念的具象化表达

在传统的根基上

生长出属于时代的美学语言

03

非遗传承的新可能

除了日常的制作经营销售

唐颍还在争取与品牌合作

在师父等众人的努力下

目前已与洽洽瓜子

阿里巴巴进行了联名

他们还会创设自己的品牌

让越来越多的人

关注太平泥叫叫

唐颍深知,在数字时代

非遗传承需要新的表达方式

除了直播

她还尝试拍摄短视频和纪录片

用年轻人的语言

讲述古老技艺的故事

镜头里

泥土在唐颍的手中有了生命

从一团混沌逐渐成形

最终发出清越的声响

太平泥叫叫在她手中

不再只是童年的玩具

而成为连接过去

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诉说着民间非遗文化

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开始关注传统手工艺

工作室经常会有大学生

前来参观学习

网络上的互动也日益活跃

唐颍相信

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而是一群人的文化觉醒

唐颍希望

太平泥叫叫能走出镇江

成为城市文化标签

“我希望别人提到太平泥叫叫

就会想到传统的民俗玩具

想到镇江。”

说这话时

她的眼睛望向远方

仿佛已经看到了

那个画面——

小小的太平泥叫叫

吹响欢快的声音

将镇江的非遗故事

传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