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子甜了
林星
早上醒来,刚拿起手机就看到在部队当兵的儿子发来的微信。他说:“今天是外婆生日,我不方便打电话,你帮我祝外婆身体健康、生日快乐;也替我向外公问好。我马上要去参加体能特级考核了,有点紧张。拜拜。”
中午,我带着给父母买的两双鞋来看他们。
1
今年的秋天似乎特别热,刚从菜地回来的父亲正在院子里晒黄豆,忙得只穿一件短袖。我问他们中午吃什么,母亲笑着说:“一个清炒扁豆丝,我再做个青菜肉圆汤就好了,有荤有素、有菜有汤。”还指着桌子上的橘子:“这是我刚摘的,你过会儿带点回去尝尝甜不甜。”再看看地上,摊了一地的青菜、扁豆、南瓜……两个老农民,忙了一辈子,已近耄耋之年仍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父母亲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打点田里的农活,还要养猪,照顾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父亲抽空做点竹篮、竹席来贴补家用,连正月初一去邻居家拜年回来还躲在房间里干活;母亲每天忙得连走路都来不及直起腰,四十岁不到就有点驼背了。自然,有一些家务活我们四个姐妹也帮忙承担。作为家中最小的我,当时虽不像姐姐一样会洗衣服、缝被子,但是扫地、烧火等家务活却手到擒来。记得那时候,看着小伙伴在我面前美滋滋地吃着家里种的橘子、桃子,我想让父母也种点,却被怼了回来:“种菜的地儿还不够呢,哪有闲地种那些?”
如果仅仅是勤劳,父母亲也许会让我们姐妹四个像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辛苦劳作过上好日子。毕竟,他俩任劳任怨省吃俭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靠自己的双手建起了三层楼房,那时楼房在我们农村还比较少见。可他们总是羡慕读书人,父亲吃饭时饭桌边总爱放一本书,只上到小学二年级的他,凭着认真好学,连蒙带猜地竟也读了好多本书,《杨家将》《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被翻得散了架。父亲看完书还喜欢谈论古代的战争和名将,于是我们笑他是读书破万卷、咸言意气高。我们姐妹几个也有样学样,饭桌上每个人都是左手捧着一本书、右手负责夹菜扒饭,往往一不小心就夹到别人的筷子。来串门的邻居笑了:“你们可以不用吃菜了,直接用书下饭就行了。”
2
阅读能不能改变世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改变了我们姐妹四个的人生。我们相继走出农村并成家立业,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尽职尽责。
如今,作为老幺的我也早过不惑之年,可父母亲却总认为我们还是长不大的孩子,经常对我们说:“现在的好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们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我们的国家。你们一定要好好工作,好好努力,报效祖国,报答党的恩情。”
受父母亲的影响,我对党、对祖国始终有着深深的感恩之情。考大学时报考了法律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司法工作者。在任执行法官期间,我曾连续一个月每天凌晨五点下乡寻找被执行人,并承办本院第一起网络直播的执行案件,让更多人了解司法执行的过程,增强公众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任;在任审理法官期间,我依法审理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各类案件,努力做到定分止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和谐。我深知,司法工作不仅仅是坐在法庭上敲响法槌,更需要深入群众,将法律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因此,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家长课堂、巡回审判、模拟法庭、心理驿站等一系列活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周边群众有实打实的司法获得感,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也许,还是受父母亲的影响,我喜欢看《杨家将》和《三国演义》,尤其看到电影版的《忠烈杨家将》中佘太君送七子出征时,我总是热泪盈眶。儿子也激动地说:“马革当裹尸还,好男儿就当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两年前,儿子如愿入伍,当社区将“光荣之家”的标牌送来时,我们全家一起小心翼翼地将它张贴在大门口的立柱上。
3
不愁吃穿又住上了新建的楼房,父母却不想就此享福,每天依然忙忙碌碌,一年四季种的蔬菜多得吃不完,就往我们四个女儿家送,再多的或者晒干,或者拿去市场上卖。知道我们爱吃水果,又种了桃树、柿子树、橘子树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说也奇怪,一直忙碌的父亲反而长得又白又胖,整天嚷着要减肥,我们笑他,让他不要每天饭后躺在躺椅上看书。母亲的头发至今依然有一多半是黑的,腰板也直了一些。
晒好了豆子,父亲走进客厅,母亲的青菜肉圆汤也做好了。趁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把鞋子递给他们,并转告了儿子对他们的祝福。母亲笑得皱纹如一朵绽开的花,父亲照例说:“让他在部队好好干,争取早点入党!”
晚上,接到儿子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他已经顺利通过特三级考核,争取明年退伍前通过特二级,还说部队很快会将喜报送到家里。我知道,这个特级荣誉绝非轻易得来,而是在40°C高温时全副武装负重30斤拉练10公里,是在引体向上1组500个每天要做10组,是在满手血泡连小指肚都磨成老茧的魔鬼训练中得来的。
剥了个橘子,皮薄味甜,清香沁脾。我知道,明年父母种的菜会更多,橘子也会更甜。而我们的爱国情怀,也会像这橘子一样,代代相传,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