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少年儿童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广大少年儿童乐于助人的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团结协作、共同成长”的良好风尚,近日,连云港市妇联、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连云港市少年观察团赴千年古镇——板浦,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 共建儿童友好城”结对互助实践活动。
童研学 拓视野
迎着正午的阳光,少年观察团的成员兴奋而有序地乘坐大巴车,开启了少年观察团的研学之旅。
孩子们首站来到了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的故居,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孩子们了解到李汝珍的生平与品格,这座古朴典雅的清代建筑,不仅反映出古镇板浦的风俗民情,也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到了李汝珍“清介比水石,节操同松筠”的清廉气节。
第二站,孩子们来到了红色主题公园——秋园,这里的一砖一石,既是盐商文化的缩影,也是民族历史的见证。
“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青少年要倍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多做贡献!”孩子们由衷地说。从“淮北第一名园”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孩子们聆听了苏光烈士、板中二女杰和舍身堵枪眼第一人徐佳标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的英雄事迹,参观了地下水牢遗址、日机轰炸板浦遇难同胞纪念碑等历史的印迹,深切感悟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三站来到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汪恕有滴醋厂。
扑面而来的醋香和映入眼帘的巨型醋缸,瞬间引起了孩子们对醋文化的兴趣。
在汪恕有醋文化展示馆,孩子们对传统手工制醋的非遗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原来醋是用高粱做的呀!”“制醋需要这么多道工序哦”“我还以为汪恕有是人名呢,原来是企业文化呀”孩子们指着“恕心能及物、有道自生财”的对联感叹道。这次研学让孩子们收获满满,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了直观立体的了解。
童友好 话友谊
观察团的成员们来到了板浦镇新民社区,与社区的孩子们开展温情友爱的手拉手结对活动。
活动伊始,少年观察团的团长、副团长代表团员向社区捐赠了图书和文具。社区负责人表示:“这些图书就像一场及时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图书室的藏书资源,为孩子们打开了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接下来,观察团成员与社区的孩子两两相坐,一一结对,相互自我介绍,交流学习生活与兴趣爱好,从音乐、绘画到体育运动,话题不断,欢声笑语回荡在活动现场。
孩子们还精心制作了励志书签作为礼物送给对方。书签上,有的写着“努力学习,未来可期”,有的画着展翅飞翔的小鸟,还细心地在书签背面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以便今后联系。每一张书签都像一颗友谊的种子,将在孩子的心中开出美好与梦想的花朵。
童参与 绘蓝图
“我希望每个社区都能有儿童图书室,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还能定期举办故事分享会、童话剧表演等活动,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我希望我们的城市多一些‘彩虹斑马线’,并设置安全、独立的上学路径,这样就不用爸爸妈妈接送我上下学。”“我希望能开通‘小市长热线’,让我们的声音真正被倾听。”少年观察团的成员与社区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对于今后少年观察团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成员们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我希望多开展一些培训和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童友好的理念”“我希望少年观察团经常走近自然,比如花果山、孔望山等地,让我们感受家乡的美”“我希望多开展一些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活动,多交些朋友”“我认为可以开展‘城市探秘’系列活动,大家分组探访城市的公园、社区、学校等场所,收集儿童对城市空间使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化身‘小小讲解员’,录制趣味短视频,分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成果。”“我们可以参与改造校园或社区的闲置空间,打造‘校园百草园’和‘社区共享书角’,用废旧轮胎做花盆,用木板、树技拼装书架,既环保又美观” ……孩子们的金点子层出不穷,对未来充满期待与畅想。
此次活动,不仅让城乡儿童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更拓宽了视野,促进了成长。未来,少年观察团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来,为港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助力添彩。